作者 | 王言

主编 | 苏淮

6年前,从市场消失多年的湖北汽水品牌“汉口二厂”突然卷土重来。

彼时,焕然一新的汉口二厂不再是从前的模样,它不仅有了青提冰淇淋、樱花水蜜桃等新口味,甚至还喊出“我欠世界一个嗝”这样富有冲劲的口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

在此后的国货复兴大潮中,汉口二厂还一度被视为元气森林的最强对手,硬生生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大国际品牌手中抢下部分市场份额。据《财经》报道,汉口二厂在2018年上市后,当年的总成交额达到3亿元(人民币,下同)。

但今时不同往日,对比其他饮料品牌,如今货架上汉口二厂的汽水可谓少之又少。

近期的一些动态反映出汉口二厂的境遇。据媒体报道,武汉历史文化街区的一处网红打卡地——汉口二厂游乐乐乐场,即汉口二厂的线下品牌体验店闭店了。此外,汉口二厂欠员工们的薪资总额达到400万-500万元,公司实控人也消失了。

近年来,在老字号国货复兴潮的加持下,国产汽水一度被视为一门风口上的生意。而如今,汉口二厂这个曾靠国货情怀重获新生的品牌,却遭遇了巨大的危机。

0

从资本宠儿到欠薪、裁员

“二厂汽水”,是指上世纪国营武汉饮料二厂所接管的和利汽水厂所生产的“滨江”牌汽水。而在国营武汉饮料二厂与可口可乐合资后,曾经的滨江牌汽水成为历史,消失在市场中。

不过,作为湖北省的饮料老字号,二厂汽水这个富有情怀的品牌,在湖北消费者当中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18年,一家名为“汉口二厂”的汽水品牌面世,推出了一系列主打二厂汽水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汉口二厂官方微博截图司公告

虽然单瓶汽水售价6-8元(规格275ml),远高于“两乐”两大外资品牌,但汉口二厂依然吸引了当地不少年轻消费者尝鲜。一些消费者表示,汉口二厂汽水让自己回想起儿时在小卖部里购买汽水的快乐时光。

到2019年,汉口二厂开始受到外部资本的追捧。

天眼查信息显示, 2019年9月,汉口二厂获得数千万元融资;2020年9月,汉口二厂完成来自清流资本、高瓴创投、顺为资本、亲亲食品,以及房地产“大哥”碧桂园(02007.HK)旗下的碧桂园创投5家机构,共计上亿元的A轮融资。

在拿到机构融资后,汉口二厂开始扩大团队和产品线,推多价格带产品。2020年前后,其不仅推出了10多款汽水,还布局了奶茶、低度酒、气泡水等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汉口二厂官方微博

但此后,在元气森林、北冰洋、大窑、冰峰、天府可乐等国产汽水品牌的声量越来越大时,有着资本助力的汉口二厂却逐渐从市场上消失了。

据《食品内参》报道,在盲目发力电商、布局夫妻店等与品牌定位不符的渠道等问题的叠加之下,汉口二厂一步步走向困境。

2019年,汉口二厂迎来发展高峰,有近两百名正式员工,加上部分外包人员,武汉总部和上海分部总计近三百人。但到了2023年4月,公司已不足百人;到当年7月,只剩几十人。2021年,汉口二厂对外公布的销售额虽为3亿元,但事实上已经萎缩。

在此情况下,2022年,汉口二厂开始拖欠员工工资。截至目前,总欠薪金额高达400多万元。

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汉口二厂运营主体武汉恒润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武汉恒润拾”)已8次成为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金额253.76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天眼查官网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汉口二厂的运营团队存在很大的缺陷,并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渠道策略,包括进行全国化推进等。而在国内众多汽水品牌大力进行市场拓展时,汉口二厂也没有太多应对措施,这也导致其走向没落。

0

风头被湖北前首富压过

战略问题之外,汉口二厂还遭遇了“李逵和李鬼”之争。

2021年末,在湖北前首富兰世立操刀下,汽水品牌“二厂汽水”面市。兰世立高调宣布要给饮料行业来一场“手术”,二厂汽水要把市场上汽水的价格“打下来”。

此后,二厂汽水相继推出各类新品,同时将渠道布局到全国各地。最初,二厂汽水产品的单瓶价格为3.8元(规格268ml)。而在2023年10月,更是推出单价1.99元(规格330ml)的新品,远低于汉口二厂产品的售价。

2023年10月,新加坡室内装修服务供应商RAFFLESINTERIOR(01376.HK)发布公告称,已收购二厂汽水有限公司51%股权。

通过曲线上市,二厂汽水“截胡”一众国产品牌,抢跑“国产汽水第一股”。

低价产品叠加“首富”效应,让二厂汽水迅速受到关注,同时也引发外界对汉口二厂和二厂汽水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的疑问。

工商资料显示,汉口二厂的母公司武汉恒润拾成立于2014年6月,主要从事消费类产品和新兴消费业态集合体的开发和运营;而二厂汽水的运营方为武汉二厂饮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天眼查官网截图

为此,今年3月,汉口二厂还发布了一则声明,表示“汉口二厂汽水品牌早已获得国家商标注册证”,并强调其与兰世立创办的二厂汽水毫无关联。

不过,兰世立告诉源媒汇,二厂汽水的其中一位创始人郑宇,曾是汉口二厂三位创始人之一,此前因为经营分歧,最终离开汉口二厂,与他一起创办了二厂汽水。

二厂汽水也一直面临着商标归属的争议。天眼查信息显示,武汉恒润拾并不拥有“二厂汽水”商标,只拥有“汉口二厂”和“HANKOW ER CHANG”两个商标。

中国商标网信息显示,从2017年7月开始,武汉恒润拾就开始申请二厂汽水商标,但一直未能通过审批。2023年3月,二厂汽水的运营方武汉二厂饮料有限公司也申请了二厂汽水这一商标。截至目前,二厂汽水共有多次相关商标申请记录,但尚未有明确归属。

对于商标争议,兰世立曾对源媒汇表示,二厂汽水是一个商号,也是一种产品标识,即便没有商标,公司依然可以正常生产和销售相关产品。

二厂汽水的低价策略,兰世立在业内的高调发声,自然也会给汉口二厂带来影响。

03

新消费遭遇融资寒冬

“所有品牌都值得重做一遍”,这句话在几年前一度被奉为圭臬。

彼时,新消费品牌在流量和资本推动下,被统一推进“流水线”重构,这套模式也被归纳为:“5000篇小红书+2000篇知乎问答+大主播带货=一个新消费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厂汽水就曾是在这场盛宴当中的典型范式。

2018年,汉口二厂能从“两乐”把持的汽水市场撬开一条缝隙,很大原因在于其包装精美复古,善用事件营销,通过中高端定位,抓住了消费升级的红利。

但由于产品售价较高,叠加线下租金、渠道成本升高以及消费升级趋势的放缓,汉口二厂也一步步陷入困境。

据媒体报道,由于产品定价较高,后期汉口二厂铺设的很多渠道,没有动销,也有部分终端老板和经销商表示,一瓶275ml的汉口二厂汽水定价高达8元,根本“卖不动”。

相比外资品牌,国产汽水品牌在渠道方面一直有着明显的劣势。国产汽水售价较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昂的营销费用和产量问题。相对“两乐”,国产汽水的产销量有限,规模优势并不明显,成本也更高。

此外,在线下渠道,相比“两乐”,国产汽水并不好卖,只有给经销商更高的佣金和返利,才能推动他们的销售意愿。

如果说在传统渠道的探索让汉口二厂们挨了“当头一棒”,当下消费行业的融资寒冬,则直接抽走了能让它们暖身的柴火。

据《氢消费》统计,2022年,新消费行业的融资超过300起;到了2023年,仅有201起;今年第一季度,新消费行业的融资并未回暖,共计60起。资本依旧谨慎。

和整个行业的境遇相似,在拿到最后轮融资后的3年多时间,汉口二厂再未有外部资本“输血”。

想要实现逆境反转,留给汉口二厂的时间不多了。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