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中国海军福建号航母在经过8天的首航后,返回位于上海的江南造船厂码头,在首次航行中,福建号航母对航母的动力系统,电力系统进行了试验,对舰船的航行性能进行了全面检验,试航取得了圆满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建号航母的首航成功,无论是对中国海军来讲,还是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福建号航母的性能来讲,这是地球上自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后,出现的唯一一款由第二个国家制造的,具备电磁弹射器和电磁拦阻装置的,性能先进的航空母舰,且它的性能一上来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超过了美国海军的福莱斯特级和小鹰级这种早期航母,几乎可以算作是一艘小尼米兹,让中国海军在航母建造水平上几乎达到了和美国海军并驾齐驱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福建号航空母舰的出现,可能是在大明王朝的郑和舰队之后,中国海军建造出的,整个东半球吨位最大的舰船,超过了历史上东半球单舰吨位最大的,二战时期日本联合舰队的大和号战列舰。这是东半球对于西半球的胜利,也是中国人民在亚洲的胜利,某种意义上更是中国所代表的二战战胜国对于日本这个二战战败国、在历史正义上的胜利。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海军福建号航空母舰首航任务圆满成功,在战略意义上是如何评价都不为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伴随着福建号航空母舰首航成功,后续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福建号的头八天航行,只是对全舰的航行性能进行了基本的检验,后续单纯是为了检验福建号的动力系统、能源系统、操纵系统等,就要进行更多的航行试验。最简单的,比如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在海上航行时,划出的那么一个超级大回环,目前福建号暂时就没有划出来,只能等待后续的航行试验才能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通过航行试验全面检验了福建号的动力,能源系统性能后,就要转入对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的测试。比如福建号上装备的相控阵雷达,福建号装备了多套相控阵雷达系统,这些雷达系统能不能顺利截获目标,同时启动的情况下能不能确保电磁兼容性不出问题。又比如福建号上装备的为了舰载机降落准备的进近设备,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正常工作。

这些船上的电子系统,都要进行测试,测试完了船上的电子系统,就要转入对武器系统的测试。福建号上安装了多部近防炮和海红旗10导弹,还有诸如反潜火箭弹发射器,这些武器系统要和电子系统进行联测,看看雷达能不能发现目标,发现目标后能不能击落目标,抗饱和攻击能力如何,这是福建号航空母舰后续的试航工作中需要组织的第二部分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最关键也是最难的部分,就是舰载机的飞行了,相比使用了滑跃式飞行甲板的辽宁号和山东号航母,福建号航母是正儿八经的电磁弹射器航母,技术跨度和技术先进性都非常大,而且配备的舰载机型号也非常多。

辽宁号和山东号上,最多只配备了一到两款固定翼舰载机,福建号上配备有三四款,我们的电磁弹射器和电磁拦阻设施能不能正常工作,妥善率和无故障工作时间能不能超过美国海军的水平,能不能适应舰载机高强度出动的需要,都要在试航中进行验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此次验证相比辽宁舰和山东舰可能还要麻烦一些,辽宁舰可以用少量舰载机来对全甲板出动的情况进行建模,而福建舰要检验电磁弹射器的使用情况,必须用足够多的舰载机来进行试验,没有别的路可走。所以,福建舰在舰载机飞行和航空能力方面的试航工作,明显要比辽宁舰和山东舰都复杂的多,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完成。

因此,总体评价,福建号作为一款电磁弹射器航母,试航难度高,试航科目也更加复杂,之前辽宁舰大约试航了一年多,山东舰则试航了一年半,福建号航母的试航估计不会短于山东舰,能够在2025年底交付给海军就算是进度非常非常快的了,更有可能会延迟到2026年才交付海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福建号航母在交付海军后,形成战斗力的周期也会更长一些,看山东舰2019年底交付海军,2023年底形成战斗力,开始前出西太平洋进行演训等,前后花了四年时间,福建舰2025年交付的话,能够在2029年建国80周年形成战斗力开始担负作战任务,这个进度算是一个正常的估计。

总的来说,中国海军航空母舰之路,也可以说是道阻且长。但从中国海军航母的发展之路来说,福建号航母的困难真的不算什么,中国海军最早在1970年7月就提出过要发展航母,当时的代号是707航母,但因为性能制定过于不切实际,超过了中国海军的技术范围而未能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0年代中国得到了拆解澳大利亚海军墨尔本号航母的机会,加上052和053等新型舰艇的出现,制造航母的呼声逐渐高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们在上篇文章《》中介绍的891航母计划。

相比不切实际的707航母计划,我们的891航母计划显得实际了不少,包括贯彻系统工程思维,分为多个专项组同步推进,共同提高中国海军造船的技术水平,对中国海军的人才培养水平也有促进。计划制定比较符合实际,规定的航母吨位也就四五万吨,以90年代中国军船工业的水平完全可以造出来等等。其实891航母工程就差临门一脚了,但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加上中国海军90年代也确实太弱,最后也没有成行,而是被叫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到了90年代,时来运转,苏联解体了,我们得到了苏联最后一艘已经成型的航母瓦良格号,在此基础上,中国海军的航母事业再一次启程了。但瓦良格号的获得和重新改造也一样是千回百转,2009年开始改造,2012年装备部队,早期只是作为一艘航母的验证平台承担试验和训练任务,随后才逐步转为作战舰艇。

其后中国海军在航母的发展上又出现了抉择,到底是再建造一艘类似于辽宁舰的航母,用于中国海军的应急作战,还是直接一步到位上蒸汽弹射器航母?经过反复权衡后,决定再造一艘滑跃起飞航母,这就是山东舰,而弹射器航母也在这期间,意外地出现了巨大的技术突破,从原本的使用蒸汽弹射器,一步到位上了电磁弹射器,将中国海军航空母舰的技术水平瞬间拉高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可以说是航母发展史上的意外之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对于中国海军来讲,福建号航母也绝不会是终点,核动力、10万吨级的巨型航母,必然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这就好比攀登科技树一样,先点6万吨级的滑跃式起飞航母的科技树,再点8万吨级的电磁弹射器、常规动力航母的科技树,接下来要点的可能是9万吨级的巨型常规动力航母科技树……

那么科技树的最后一步,就是万众瞩目的10万吨级核动力电磁弹射器航母。对于当下日新月异的中国来说,这一步可能不会太远了,我们也期待着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关注WX公众号《战火深度》!为大家带来最前沿的军事资讯观察和军事历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