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功成更不问年龄。李世民18岁统领三军,29岁建立大唐盛世;诸葛亮年仅38岁就被誉为“卧龙先生”被大他二十岁的刘备“三顾茅庐”。

周总理十二岁说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志,十九岁便成为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者,做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是也才仅仅二十六岁。

人只要有梦想,就有追逐梦想的勇气,在成长的过程中让暴风雨不断给予自己力量,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年龄几何都能完成这荆棘遍布的一生,得到本就该属于自己的成功和荣誉。

“乱世出英雄”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只有在乱世之中,有些看似平庸的人才会散发出不一样的光芒,挖掘出一些不可思议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就有这样一名小男孩,别人家的孩子在“束发之年”的年龄段什么都不懂,他却成为了一位坚定的革命战士。

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后来跟随红军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等到革命胜利,自己也受到了更深层次的教育。1949年之后就被评为江西军区的副司令,连毛主席对他都印象深刻,对他说:“你这个娃娃官不小嘛!”

这个小孩便是陈昌奉,可以说是“出名要趁早”的代表人物。那么,他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1915年,陈昌奉出生在江西宁都,当时中国刚刚改朝换代,几股势力虎视眈眈不停地在中国的土地上抢占地盘,那些耀武扬威的“领导者”倒是不愁吃喝,但是处在基层的劳苦大众还是每天为了温饱问题发愁,平常家里根本就没有条件让孩子接受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生在没有任何势力家庭的陈昌奉,自然而然亦是如此,大字不识一个的他,从小就只能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依然难挡住天灾人祸,他的家人被活活饿死。

俗话说得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陈昌奉聪明机灵,看待事物也总比别人看得长远。在家里待了十几年,他渐渐长大,思维逻辑也越发成熟。

当时,他经常向街坊邻居打听社会的动向,逐渐了解到有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队伍,叫做“红军”,带领着乡亲们“打土豪、分田地”带领着农民争取自己的利益。

而陈昌奉家也受到了这样的优待,至少不会因为吃不饱而天人永隔了,听着外界传来的英雄事迹,陈昌奉激动极了,下定决心要跟随这样的队伍,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过上吃饱喝足的生活。

在他14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再次等到了心心念念的红军,毅然决然地从江西老家直接加入了“工农红军”的队伍,小小年纪就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并愿意为之付出行动,这正是一个人能成功的重要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说,在1929年,正是国共双方打得火热,而被自称为“正统军”的国民党因武器先进、队伍庞大,把工农红军打压得喘不过气,一直出于劣势状态。

毛主席、朱总司令、陈毅等领导人带领着红军在赣南、闽西等地区开始招兵买马建立根据地,从而壮大自己的力量,陈昌奉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经参军就被派到了朱总司令的麾下。

当时他年龄太小,还不清楚朱老总的威名,并且刚刚进入部队的年轻新兵,是不会被直接分到战场上打仗的,一般的程序都会从后勤部队做起,做一个勤务兵。

陈昌奉听从上级的指挥,刚去就被封为“司号员”,其实他的工作内容就是每天早上、晚上或者特殊情况的时候吹响号角,警示战士们。然而,就是这一项在其他人看来十分简单的工作,却被陈昌奉当作一件不平常的事情来对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刚拿到号子,他从来没有见过更别说吹了,但是要想完成任务就必须先把这号子吹响,并且吹成一段旋律。于是,陈昌奉就不断向之前有经验的老兵请教,自己每天再进行相关的练习。

他害怕打扰其他人,他便早早起来经常钻到荒无人烟的野地里吹,宿舍里晚上也经常看不到他的人影。战友们都说他练魔怔了,每时每刻都抱着他的号子,连睡觉都抱在怀里。

更甚至,还有一些人纷纷调侃他说这孩子比他媳妇还要重要,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成功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等到他真正展示的时候惊呆了所有的人,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本来就有这方面的天赋呢,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过程是有多么的辛苦。

不光是吹号,其他内勤上的事他也力所能及地帮助战友们共同完成,他的细致谨慎再加上做事机灵,每一次都能完成得很出色,得到了其他人的一致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长了,他也就引起了朱总司令的注意,了解到陈昌奉的为人之后,朱总司令就把他调到自己的身边做警卫员。无论是在哪里工作,陈昌奉都本本分分完成本职工作,做事效率也深得朱总司令的喜爱。

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没过多长时间,在和毛主席的一次闲聊中,朱总司令得知毛主席目前正缺一名得力的警卫员辅助工作和生活。此时,朱总司令眼前一亮,立马就想起了陈昌奉。

于是,他极力向主席推荐陈昌奉。毛主席听了朱总司令的话,就能感受到其对这个小娃娃的喜爱,便开玩笑地对朱德说:“我怎么能夺人所爱呢!”说是这么说,但是毛主席也想瞧瞧是什么样的人能让朱老总如此的爱不释手。

于是,第二天朱德就把陈昌奉叫到了自己跟前,对他说:“你就不必在我身边工作了!”陈昌奉吓了一跳,赶紧询问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朱总司令笑了笑才告诉他:“从今以后你就要去给毛主席工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昌奉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的,自己没有学问,也不清楚主席的生活习惯万一搞砸了就耽误大事了。可是,朱总司令下达的命令,自己也就只能接受了。

从那以后,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尽快了解毛主席的生活习惯,这时他才年仅15岁,主席戏称其为“红小鬼”,也开始了他的另一番人生。

局势动荡,擅长打游击战的红军部队,不停地转移阵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陈昌奉常常把主席的行李都背在身上,一步都不曾离开过。

主席日理万机,工作繁忙,常常工作到废寝忘食,都是陈昌奉在一旁默默守候着,饭凉了热饭,水凉了换水,让主席能够一心一意的工作。根据陈昌奉的回忆,自己这一生最难为的时刻,就是跟着毛主席长征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国民党对红军展开“第五次围剿”因为敌方火力迅猛,再加上王明、博古等人“左倾”的错误指挥让主力军深受其害,为了保存实力,红军开始了浩浩荡荡的“长征之行”。

这是一次伟大历史奇迹,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曾爬雪山、四渡赤水河、飞夺卢沟桥等等惊动全世界的英雄事迹。面对如此艰难的境地,即使不断有战友被淹没在这段路程上,但是依然没有打退红军继续前进的意志。

作为毛主席的警卫员陈昌奉,那时他虽然只有20岁,但依然是寸步不离地照顾着主席,他在主席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叫“以身作则”。作为领导人,毛主席身上的担子比任何人都重,除了要想办法走出这片绝境之外,还要预防国民党人的偷袭。

再加上外界恶劣条件的影响,陈昌奉担心主席的身体吃不消,也好心劝主席注意休息。可是,主席却特别严肃地告诉他,还有几万万战士的生命在等着,怎么可能总想着自己休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昌奉听到主席这样的话,自己也觉得羞愧,毛主席的格局与大公无私的精神不断地感染着他,让他知道什么叫“革命的精神”,这可比那些在书本上得知到的印象深得多。

虽然陈昌奉仅仅是一名小小的警卫员,但主席都在默默地关注着他,在过夹金山的时候,天寒地冻、空气稀薄,他的年龄小还抵抗不了如此恶劣的天气。

走着走着就觉得昏昏沉沉的,陈昌奉突然眼前一黑就晕倒在雪地里,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身上被披上了一件棉大衣,而自己身边的主席却只穿了个薄薄的衬衫行走在寒风中......

这让陈昌奉在寒风凛冽的环境中,感受到无比的温暖,从此心中对毛主席又多了一份感恩。除了在生活上关心他,毛主席知道陈昌奉不识字,就主动要教他认字,还给他布置任务。

虽然只能主席空闲的时间才能学一会儿,但是对他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小的时候没有条件,现在工作了竟然能让主席亲自教,自己也是心满意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昌奉认真学习,不仅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还为以后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征结束,中国红军终究得到了胜利,陈昌奉年龄还小,为了他更好地学习,毛泽东推荐他去红军学校学习一段时间。

临行之前毛主席告诉他要“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从那之后,陈昌奉就正式离开了毛主席的身边开启了自己的学习之旅。在学习的过程中他时时刻刻都铭记主席对他的嘱咐,对待学业勤勤恳恳,实事求是。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陈昌奉就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1936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之后,他就被派到陕北做指导员,成为延安公安分局局长。

无论是什么职务,他心中一直秉承着“忠于人民”的信念,这也是他在毛主席身上学到的。建国之后,陈昌奉的事业更是顺利,他先后被派到各地担任重要职务,1958年又回到江西担任江西军区独立师师长等要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毛主席到了他所在军区视察,瞧了瞧人群问了句:“陈昌奉同志在吗?”时隔多年,陈昌奉日夜思念在主席身旁的日子,没想到主席还能记得自己的名字。

听到主席叫自己的名字,他激动地赶紧从人群中爬到主席的身边,热泪盈眶地行了个军礼。主席看着他问道:“现在是什么职务啊?”陈昌奉回答道:“报告主席,军区副司令!”

毛主席开玩笑地说道:“红小鬼,官不小嘛!”旁边人也都笑了起来,陈昌奉被说得一脸通红......总的来说,毛主席对陈昌奉的教导是刻在骨子里的,后者一辈子都在感激。

可惜的是,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机会再与主席秉烛长谈。更让人感动的是,直到他将要走完生命的最后时间,陈昌奉还在说:“主席的生日要到了,我得给主席过生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