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

同时,韩信对刘邦也是十分忠诚,项羽曾派人劝降韩信,被韩信严词拒绝,并说,“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奈何,刘邦在汉朝建立之后,却将韩信从楚王贬为了淮阴侯,最后在得知韩信被处死后,他还十分高兴,前后的场景着实有点让人尴尬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事过后的几百年里,人们对刘邦的冷漠残忍颇有微词,为韩信感到不平。当然,也有人能站在刘邦的角度来解释他为何杀掉韩信。唐朝的李世民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并且给出了“杀韩信”的标准答案。

劳苦功高,却屡遭怀疑

与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的萧何、张良,他们两人都是在刘邦刚起义的时候加入,而在当时,刘邦势单力薄,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因此对萧何、张良也是十分器重和信任。

但韩信与他们不同,他是在中途从项羽那里“跳槽”过来的,而且当时刘邦阵中已经有了不少优秀的将领,所以刘邦对这个年轻人没有丝毫兴趣,只是让他去管理仓库。

韩信任劳任怨地工作了一段时间,他本以为总会有出头的一天,但没想到的是,因为同事犯法,韩信自己也连坐当诛。就在韩信要被处死的时候,夏侯婴偶然经过,看到韩信相貌堂堂、器宇轩昂,就下令放了他。

经过一番交谈,夏侯婴更是觉得韩信是个人才,就推荐给了刘邦,但刘邦没有理睬,敷衍地给了个职务了事。好在,刘邦身边还有一位慧眼识才的萧何,而且他常年负责选拔人才,刘邦对他的这种能力也比较信任。

萧何与韩信聊过几次,觉得他可以辅佐刘邦夺取天下,便找机会想要引荐韩信。经过几次波折,萧何终于找到机会将韩信推荐给刘邦,还“逼着”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这才让韩信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刘邦在采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顺利重返关中,很快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从这时起,刘邦越来越器重韩信,但还是对他不甚信任。

在韩信劝降赵国后,他与张耳一同带兵来救援刘邦。但刘邦却在清晨冲进两人的营帐中,把他们的兵符收走,又借此把韩信手下的精兵调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攻破齐国之后,韩信手下的谋士劝他自立为王,但是韩信认为自己对刘邦有功,刘邦不会过河拆桥。但事与愿违,在韩信占领楚国后,有人向刘邦告发韩信谋反。

刘邦不经调查,便把韩信抓捕,又在没有找到证据后,夺去了韩信在齐王、楚王的爵位,将他降为淮阴侯。有了这次经历,韩信清醒地认识到刘邦畏惧他的才能,担心他功高盖主。

于是,韩信尽量闭门不出,生怕被刘邦抓到什么把柄,但刘邦仍不信任韩信,韩信也因此感到苦闷,后来,他遇到了将要被派往外地的陈豨,韩信与他定下计谋,约定若是陈豨在外造,他便在皇城响应。

韩信被杀,后世对此评论不一

果不其然,后来陈豨造反了,刘邦带着大部分将领前去平反,而此时,韩信的计谋却被人告发给了吕后,吕后找来萧何商量,设计了抓捕韩信的“陷阱”。

吕后先散布了陈豨兵败、刘邦回城的假消息,假借着庆祝的名义把韩信骗到了长乐宫的钟室,令士兵将其斩杀。刘邦胜利回城后,得知了韩信被杀的消息,十分高兴,并诛杀了韩信三族。

韩信虽然有谋反之心,但是他也是被逼无奈,而且还未实行,便被处死。他的功劳和成就也被刘邦抹除。在后人的评价来看,大多数人还是站在韩信这边,为他的遭遇感到遗憾和不平。

另一些为刘邦辩解的人则拿不出什么好的理由,因为他们不是皇帝,没有办法站在刘邦的角度去看待韩信。直到800多年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在面对有过失的尉迟恭,终于理解了刘邦为何如此对待韩信,并对尉迟恭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尉迟恭犯错,李世民道出刘邦苦衷

在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前,他的秦王府就已经是人才济济,门客也尽是国家栋梁之才。其中有着房玄龄、杜如晦这两大谋士,也有着秦琼、尉迟恭等勇猛忠义的将领。

这些人大多都是在李渊抗击隋朝时,就已经跟随在李世民左右,而李世民也有着礼贤下士、宽厚温和的优秀品质,所以君臣之间几乎没有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