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且让本文带您简要回顾东欧小国立陶宛八百年的耍诈求生史和屡次被周边大国吊打的荒诞命运。

公元1235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率领蒙古骑兵开始第二轮西征。

当时的蒙古军队在作战指导思想和战术上跟以俄罗斯、匈牙利等国为主的中东欧军队相比,简直是海湾战争时期美军和伊拉克军队的差距。

很快,蒙古骑射手就用类似于放风筝的战术在迦勒迦河战役和多瑙河战役中大破人数远超自己的俄罗斯和匈牙利大军,攻占了莫斯科、布达佩斯、基辅等东欧名城,并且长驱直入波兰境内。

就在蒙古骑射手饮马多瑙河之际,拔都想不到也不会在意自己的军队竟然给一个已经四面楚歌的小国带来了利好。

1236年,一个名叫明道加斯(Mindaugas)的立陶宛贵族终于把波罗的海东南岸的一些小部落统一起来,建立了形式上的立陶宛公国。

由于传统意义上来说立陶宛是一个信奉多神教的民族集合,新生的立陶宛公国可谓是爹不亲娘不爱,与周围势力格格不入:

南边是气势汹汹,视立陶宛为异端的天主教势力利沃尼亚骑士团,在他们看来,这些北边的异教徒全都该上火刑柱,所以,从1200年左右以来双方一直战争不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强大的蒙古骑射手

东边和北边则是信奉东正教的基辅罗斯各公国,对于这群自命为正统东正教徒的大胡子来说,多神教的立陶宛就是一帮没教养的野蛮人,应该扔进波罗的海喂鱼。

明道加斯就是在这种天下为敌的环境中苦苦支撑了5年,有一天一觉醒来,老明发现东边的敌对者突然销声匿迹,一向与自己为敌的波兰人也都消停了。

托蒙古人的福,在主要外患解除后明道加斯立即和原先自居为立陶宛大佬的利沃尼亚骑士团大打出手。

东欧的天主教诸侯们已经在蒙古军的铁蹄面前岌岌可危,他们认为现在不是在这种乡巴佬身上浪费时间的时候,因此很快与立陶宛人讲和。

就这样,明道加斯以表面接受罗马教皇的洗礼皈依天主教为代价成为了教会亲封的立陶宛国王。在后续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立陶宛王国东征西讨,利用蒙古统治基辅罗斯的机会占领了大片原属于斯拉夫人的土地。

但是天主教这边最后也没讨到好去:扩大了地盘的老明翻脸不认人,很快又背弃天主教,做回了多神教徒,这让罗马教廷大为光火却无可奈何。

但是在自居为纯血贵族“欧洲之盾”的波兰人看来,乡下人毕竟是乡下人,就算穿着貂皮大衣也还是乡下人。

为了改变这一尴尬处境,给自己争夺地盘创造有利条件,1386年,已经38岁的立陶宛大公雅盖沃迎娶了时年只有11岁的波兰女王雅德维加,并给自己起了一个波兰名字:瓦迪斯瓦夫(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二世)。

波兰女王雅德维加

由此,立陶宛和波兰开始了长达600多年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史。

波兰人本来一点都不喜欢这个控萝莉的乡下人瓦迪斯瓦夫,怎奈这时候他们面对着一个比立陶宛人更加讨厌的邻居:条顿骑士团。

穿白色罩袍的条顿骑士团本来是在十字军阵营中抵抗穆斯林的,但是1291年穆斯林攻占十字军的最后据点阿克之后这帮职业佣兵失业了。

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条顿骑士团无家可归时波兰公爵康拉德邀请他们来波兰对抗普鲁士人,可能是给人打工卖命太久了的缘故,把普鲁士人打跑之后条顿骑士团干脆占山为王,自己当起了老大。

虽然条顿骑士干不过犹如开挂一般的马穆鲁克骑兵,但是收拾东欧的业余玩家还是绰绰有余的,没多久他们越来越过分,不仅攻占了普鲁士东部,还频频向波兰人勒索保护费,更把手伸向了波罗的海东岸的爱沙尼亚。

这一次,原先一直不对付的波兰和立陶宛总算有了共同的敌人:必须给日耳曼人整点活!1410年7月15日,瓦迪斯瓦夫率领3万多人的波兰—立陶宛联军和2.7万多人的条顿骑士团在坦能堡附近的格林瓦尔德遭遇。

此时,波利联军中有许多来自俄罗斯和鞑靼的雇佣兵,他们向骑士团左翼发动狂暴的进攻,但是惨遭骑士团的反冲锋打脸,而且导致在后面的立陶宛军队惊慌失措地逃出了战场。

穿白罩袍的条顿骑士团

以为胜券在握的骑士团开始向瓦迪斯瓦夫的大本营进攻,并且夺取了波兰国王的旗帜,骑士团装备的鹤嘴锄、钉头锤在装备轻甲的波兰骑兵面前如同砍瓜切菜一般,不少人在万军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

此时的骑士团装备精良,战斗力如同后世苏联红军的钢铁洪流,纵观整个欧洲没有几个国家能够抵挡,所以波兰军队抵挡不住也并不丢人。

按道理说,战争此时应该已经结束了,但决心维护自己国家尊严的波兰骑士开始不要命地向王旗所在地勇猛冲击,并且夺回了旗帜。

跟在波兰骑士身后的,是数以万计的身披锁子甲甚至兽皮,手里拿着狼牙棒和大镰刀的波兰义勇军,他们中许多人其实是农民,但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不受侵略也义无反馈地参加了战斗。

就在联军和骑士团为了王旗爆发的血战胜负未分之际,原来被打跑的立陶宛人一脸羞愧地返回了战场,他们发现自己的战友仍在殊死拼杀之后决心一雪前耻,并从后方夹击攻入联军阵地的骑士团。

这一下把骑士团长率领的预备队整个包了饺子,混战中一名立陶宛战士举枪直刺骑士团团长容金根的哽嗓咽喉,直接让这位大统领领了便当。

团长意外阵亡使得骑士团阵脚大乱,群龙无首的骑士们抵挡不住士气大振的波立联军开始后撤,但很快撤退变成了溃败,2.2万人被杀或被俘,600多名骑士团首脑战死,51个分队的军旗全部被波立联军所缴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骑士团长容金根被立陶宛人刺于马下

此战中波立联军方面也伤亡了一万多人,格林瓦尔德战役的胜利使得东欧国家从条顿骑士团笼罩的巨大阴影下挣脱出来,成为波兰民族主义呱呱坠地时的啼哭,但也成为了波兰—立陶宛与日耳曼民族数百年交恶的开端。

400多年后著名波兰爱国作家显克微支以此战为背景创作了小说《十字军骑士》,他在小说即将结束时激动地写道:

那些迄今为止在不幸的斯拉夫人土地上,像洪水似地泛滥成灾的整个日耳曼威力,也在这个赎罪的日子里,被波兰人打得土崩瓦解。赞美和荣耀属于这一个过去了的伟大的圣日,属于这一次血的献祭!

格林瓦尔德之战使得条顿骑士团一蹶不振,也为瓦迪斯瓦夫赢得了巨大的声望,但波兰人对他的非议却一刻也没有停止,他们转而嘲讽自己的国王“连波兰话都说不好”。

更多的人抱怨国王总是给波兰惹麻烦,但却把金银财宝一股脑地运到立陶宛去,所以,立陶宛人现在比他们的波兰老大哥阔气得多!

这些流言蜚语让春秋渐高却没有子嗣的老国王晚年十分苦恼,他的统治维持了48年,1399年雅德维加去世之后,他又连续迎娶了三位比自己年纪小得多的贵族女子,并终于在自己70多岁时老树开花,接连生了两个儿子。

说句实在的,在那个没有基因检测技术的年代,70多岁的老年人能够生下儿子这事确实值得商榷,老国王的帽子是否有些绿油油了这暂且不说,但瓦迪斯瓦夫却拥有了将自己的王朝延续下去的资本。

一代枭雄瓦迪斯瓦夫二世

1434年老国王去世,他的两个未成年的儿子分别统治波兰和立陶宛两国,在之后的百多年时间里,王冠一直都由瓦迪斯瓦夫的后代继承,从未旁落。

到了1591年,波兰和立陶宛两国的共同国王齐格蒙特二世由于自己一直没有儿子,担心死后王朝血脉断绝,遂决定将两国正式合并成一个国家—“波兰—立陶宛联邦”。

也许这就是国运,新的波立联邦的势力简直如日中天,如果说面对伊凡雷帝领导的俄罗斯,波兰—立陶宛人还有点虚的话,那么雷帝死后一片混乱的俄国简直成了联邦的经验包。

1604年,联邦趁俄国内乱,找了一个假冒伊凡雷帝儿子德米特里的骗子入侵俄国,这时的俄国贵族正因为戈杜诺夫沙皇的不得人心而闹内讧,假德米特里的出现使得部分贵族立即找到了反对戈杜诺夫的借口。

几乎没费多大力气,仅仅几千名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士兵就在几个月后占领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升起了波—立联邦的白色鹰旗。

就这样,波兰—立陶宛和俄罗斯结下了深仇大恨。

在7年的时间里,波兰—立陶宛人成了莫斯科的主人,并使得俄罗斯几乎陷于灭国的危机。尽管后来被反抗的俄罗斯人逐出,但联邦的领土面积一度达到100万平方公里,成为了位居神圣罗马帝国之后的欧洲“第二强国”。

那时候的波立联邦国富兵强,势力犹在后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之上。

在长期征战中,波立联邦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波兰翼骑兵”,只要是那对翅膀出现的地方,敌人无不闻风丧胆。

号称“天主之矛”的波兰翼骑兵

168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穆罕默德四世率领25万大军最后一次包围维也纳,奥斯曼军队人多势众,并且装备了压倒性优势的大炮,在近2个月的围困之后,维也纳弹尽粮绝,防线岌岌可危。

如果维也纳被占领,那么土耳其人就可以长驱直入西欧,将德意志诸邦、法国、意大利、低地国家纳入自己的囊中。

就在天主教国家的生死存亡系于一线的关键时刻,1683年9月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索别斯基率领不到三万的部队赶到,随即与土军爆发激战。

站在索别斯基这边的还有约4.7万名德意志联邦的援军,但面对总数超过15万的土耳其大军来说仍然远远处于劣势。

战斗从9月12日早晨打响,一直打到这一天太阳西沉,夜幕降临,就在双方杀得难解难分,死伤无数之际,约3000名波兰翼骑兵从斜刺里杀出,将奥斯曼近卫军的队形冲得七零八落,他们的英勇表现使已经接近精疲力竭的联军士气大振。

晚上6点,索别斯基率领翼骑兵为首的联军向奥斯曼帝国军发起总攻,面对悍不畏死的波兰骑兵,即使是装备了火枪的帝国近卫军亦只能徒呼奈何,最终联军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击溃了土耳其军队,将其全部逐出神圣罗马帝国国境。

维也纳解围战,联军以3500人伤亡的较小代价消灭奥斯曼军2万多人,此后土耳其人再也未能威胁维也纳,一时之间,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救世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波兰翼骑兵在维也纳之战中给予土耳其近卫军沉重打击

然而,盛极而衰,强极则辱,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国势从18世纪初开始走下坡路。

1696年,索别斯基去世,在他去世的第二年,一位名叫“米哈伊洛夫”的俄罗斯人出现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与其他举止粗俗、目不识丁的俄国人不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欧先进的军事制度和造船技术,特别留心政治制度、文化和科学,巴不得把他所见到的一切都打包带回莫斯科。

三年之后,他带领面貌一新的俄国军队和“北方雄狮”瑞典开战,战争断断续续地进行了21年,最终瑞典认输,俄罗斯取得了波罗的海东岸的大片土地,疆界直抵芬兰湾。

1703年,他在涅瓦河口建起了一座新的都城,名为“圣彼得堡”。1721年10月,他宣布成立俄罗斯帝国,枢密院决定授予他“大帝”和“祖国之父”的荣誉称号。

波兰—立陶宛联邦站在俄罗斯这边参加了北方战争,作为战争的胜利者,联邦暂时解除了来自瑞典的威胁,但却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比瑞典致命得多的敌人。

1725年2月8日,那个被后世尊称为“彼得大帝”的男人在圣彼得堡去世,临终之前他的遗嘱令所有波兰人不寒而栗:

“一定要分割波兰,然后让波兰陷入长时间的内乱。还要拉拢其他欧洲大国一起反对波兰,使波兰王国陷入孤立,然后在波兰培养亲近俄国的贵族,这样我们就有理由让军队直接进入波兰。”

俄罗斯的英雄彼得一世

原因很简单:瑞典被击败,再也没有谁能够威胁到俄罗斯的北境了,挡在帝国向西扩张路上最主要的障碍,就是事实上和俄罗斯存在世仇的波兰—立陶宛联邦。

要想称霸东欧,俄罗斯和波利联邦终将一决高下,这是宿命的决战。

1744年6月28日,一位差点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儿媳妇的德国公主索菲亚出现在莫斯科,她将成为帝国皇储彼得的妻子。

18年后,已经改名叶卡捷琳娜的索菲亚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彼得的统治,成为俄国女沙皇,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

女皇叶卡捷琳娜自知得位不正,因此对通过开疆拓土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始终十分热衷,1763年,她所扶植的代理人(兼情人)波尼亚托夫斯基成为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但人们明显对这个贴着波兰牌的俄国货不感兴趣。

深知自己一口吃不下波—立联邦的女皇开始寻找合作伙伴,此时,在“七年战争”中缓过劲来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也把触手伸向了波兰。

腓特烈的逻辑很简单:生活在东普鲁士的是日耳曼人,不是波兰人、立陶宛人,我们拿回东普鲁士,实际上就是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所谓时也命也,经过“七年战争”血火考验的普鲁士王国此时已经一跃为英法俄奥之后的欧洲第五强国,而腓特烈二世又是德国历史上少有的获得“大帝”头衔的领导人,被视为当时欧洲最杰出的军事将领。

腓特烈二世的眼中充满了对权势的渴望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波兰—立陶宛联邦周边一下子出现了三个强国:奥地利帝国、俄罗斯帝国和普鲁士王国,每一个国家都对联邦的国土虎视眈眈。

自从索别斯基去世之后长期陷于议会斗争,内部支离破碎的波兰—立陶宛联邦面对强邻毫无还手之力,于1772年被迫同意俄、普、奥三国《彼得堡条约》,丧失了三分之一的领土和400万人口。

但是,波兰的厄运远未就此终结。

1791年,眼看国家就要陷入亡国灭种危机,一部分爱国的波兰青年发起反俄运动,希望把俄国势力逐出国土。

已经垂垂老矣的叶卡捷琳娜怎可能容许毛头小子们在自己眼皮底下挑事,立即派出10万大军入侵波兰,第二年,俄军进入华沙,彻底镇压了波兰的爱国愤青们。

1793年1月,俄罗斯、普鲁士再次商定瓜分波兰,这一次分走了33.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410万人口。

1794年3月,波兰民族英雄科希丘什科带领波兰—立陶宛人民发动反俄起义,起义军声势浩大,一度攻占华沙,看起来,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似乎很有希望。

波兰民族英雄科希丘什科

但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军队过于强大,而且俄罗斯绝不会允许一个自己在东欧最强的对手死灰复燃,而且,科希丘什科还非常不幸地遇到了一位令拿破仑也为之胆寒的俄军战神—苏沃洛夫。

1794年11月,三国联军把起义镇压下去。

1795年10月24日,三国瓜分了波兰—立陶宛联邦剩下的全部国土,整个立陶宛都被俄罗斯帝国所吞并,联邦至此彻底灭亡,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波兰—立陶宛联邦在欧洲叱咤风云时,他们压着普鲁士和俄罗斯打,当两国强盛起来之后,他们又被普鲁士和俄罗斯轮流吊打。

整个19世纪,无数波兰人前赴后继地为了追求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自由而奋斗:拿破仑称霸欧洲时,他们傍上了法国人,后来干脆选举俄国沙皇为波兰国王,换了一个徒有其名的“波兰王国”的名头。

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英法等协约国的安排下,波兰重新复国,成了抵御新生的苏维埃俄国的第一道防线。

新生的波兰选择了一首名为《波兰没有灭亡》的国歌,开头是这样的:“德国人、俄国人都无法阻挡长剑在手的我们……”

苦大仇深啊!

但是立陶宛却趁此机会和波兰分道扬镳了。其实在一起这么多年,立陶宛人早就对波兰人不满,因为他们觉得,每次打仗死的都是立陶宛人,而且波兰人还总剥削立陶宛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国后的波兰领导人毕苏斯基(右三)和他的手下将领

这几百年跟着波兰人瞎搞,我们立陶宛人吃够了苦头,现在我们要分家过!

老国王瓦迪斯瓦夫泪流满面……

于是,立陶宛立马选择了新的大哥苏联,并且和企图强行合并自己的波兰爆发了战争,这一仗打得昏天黑地,整整打了七年,曾经亲如兄弟的两国转眼成了不共戴天的敌人。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幸灾乐祸的立陶宛立马封锁了两国边境并没收了波兰的资产,反正两国的关系已经破裂,那么在波兰倒霉时再踩一脚也不算什么。

波兰:这账我们得算……

然而立陶宛没有高兴多久:这边纳粹德国的军队开始堵门,要求割让克莱佩达,那边苏联红军拿着《苏联-立陶宛互助条约》提出进驻立陶宛以应对来自德国的威胁。

1940年1月,苏联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派兵占领了立陶宛全境,此时距离波兰灭亡只过去了2个多月。

仅仅过了一年,德军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大举入侵苏联,立陶宛的民族主义者们看到了希望,当即发动反苏起义,开门欢迎德军。

结果,在德国人眼里区区立陶宛连成为盟友的资格都没有,希望成立独立政府的立陶宛人全部被清洗。

德军进入立陶宛境内

立陶宛国内就此分裂:支持苏联和支持德国的立陶宛人各立门户,打得一塌糊涂。

没过几年,苏联红军又打了回来,那些支持德国的立陶宛人大部分被杀,少部分被发配西伯利亚。

1940-1945年,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立陶宛:当左脸被人打过之后,再把右脸送上去给人打。

还有少量反对苏联的立陶宛人逃进了森林,成立了“森林之子”游击队,和苏联红军战斗到了1950年代末期……

这一次,虽然立陶宛被强迫加入了苏联,但他们真正恨上了苏联人,并一直在谋划独立。

1990年3月11日,眼看苏联即将崩溃,立陶宛最高委员会马上签署了《立陶宛复国法案》宣布独立,成为第一个独立的苏联加盟共和国。

独立后的立陶宛的外交政策简单粗暴:谁反对俄罗斯,我就支持谁,反之,谁和俄罗斯走得近,我就反对谁。

比如,立陶宛不仅坚决反对俄罗斯,还因为东南面的白俄罗斯立场与俄罗斯接近而与白俄罗斯关系恶劣。

庆祝独立的立陶宛人

这还不算,由于境内居住着许多波兰人,立陶宛政府开始强硬地推行同化政策:波兰人被强迫改名,很多波兰语地名也被立陶宛化,并且封禁使用波兰语的学校。

这再一次挑动了波兰的敏感神经,并一再谴责立陶宛在国内实施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就这样,立陶宛通过一系列风骚的操作差不多把周边国家全部变成了自己的敌国。没有任何原则,也毫无理性可言,立陶宛就这样在放飞自我的路上越走越远。

纵观历史,也很少有哪个国家能像立陶宛这样致力于到处树敌,而且敌人还都在自己身边。

兜兜转转八百年,立陶宛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祖先明道加斯初创时期那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年代。这也许就是历史开的一个巨大的玩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