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是毛主席的长子,他自幼受到毛主席优良家风家教的熏陶,并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断磨练,成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

在抗美援朝中,毛岸英是第一个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不过非常可惜的是他在战场中壮烈牺牲了,牺牲时年仅2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岸英

作为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的身上承载着父子情、夫妻情、母子情,更有阶级情感和民族主义,他也是今天新时代的英雄和楷模。

毛岸英身为毛主席的儿子,他身上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他曾在日记中反复询问自己:“我做毛泽东的儿子合格吗?”

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曾代他问毛主席这个问题,毛主席回答道:“合格,他是我的骄傲!”

1938年3月,在妻子杨开慧牺牲后,和毛岸英、毛岸青分别10年的毛主席看到兄弟俩托人带回的照片和信后,激动地热泪盈眶,当即回信:

亲爱的岸英、岸青,爸爸经常想念你们,在得知你们的生活后十分开心。希望你们能在苏联好好学习,也希望你们能够经常给爸爸写信。我的身体很好,不用担心。祝你们健康、愉快和进步!

这封家书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毛主席写给儿子的第一封家书,信上的一句一字都令人动容。

这封信也让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俩十分激动和高兴,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接到父亲的家书,也是他们10年来首次得知父亲不仅平安无事,而且深深地爱着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毛岸英

因为毛主席在信的开头用了“亲爱的”,这三个字令毛岸英和毛岸青感到父亲是十分期望他们的来信,也是那样关心着他们的健康和进步!

更让他们高兴的是,一个月后,毛主席又迫不及待地托前去苏联治病的刘伯承捎去一封信,为了让儿子们知道自己现在的模样,他还特意在里面加了一张照片。

不久后毛岸英和毛岸青的回信终于从莫斯科送到了延安,毛主席看后十分高兴。高兴之余毛主席又想到了两个儿子读书的问题,于是马上托林伯渠购买了一大批图书邮寄去莫斯科。

在莫斯科,毛岸英学会了俄语、英语和法语,还组织了业余读书小组,先后担任少先队大队长、儿童院的团支部书记等。毛岸英进步如此之快,也是令毛主席没有想到的。

毛主席得知儿子在政治上的进步后,他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岸英、岸青二儿,有一件事要向你们建议,趁着年轻要多多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少谈一些政治,将来可以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务必要注意科学,将来用处是很大的。

毛主席在这封信中让儿子“少谈一些政治”,这在毛主席的文稿中可是非常罕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岸英

1942年毛岸英主动给斯大林写信,要求参加苏联的卫国战争。

1946年春天,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被安排住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当时部队考虑到毛岸英在苏联待的时间比较长,吃不惯小米和烩菜,便让他上干部中灶吃饭,每顿两菜一汤,还有细粮。

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将儿子叫来:“岸英啊,你妹妹李讷一直吃的都是大灶,你这么大了,还要爸爸提醒吗?”

毛岸英听了爸爸的话觉得十分不好意思,妹妹年纪那么小,还在长身体的时候就去吃大灶了,自己这么大了却要父亲来提醒。于是毛岸英拒绝了领导的好意,坚持和战士们一起在大灶上用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毛岸英

毛主席询问毛岸英在苏联都学习过什么东西,毛岸英回答道:“主要学习军事、历史、哲学、政治等。”毛主席点点头,说:“你学习这么多是很不错的,但这些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你还要向延安的战士和农民们学习。”

紧接着毛主席又说:“你在外国上的大学毕业了,但还没有上过我们国内的劳动大学,所以我决定将你送到农村去学习一些知识,你愿意吗?”

毛岸英知道爸爸是为自己好,这样可以学习到更多,也能接触到更多劳动人民,于是点点头说:“爸爸,我没有意见,我愿意去农村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毛岸英

就这样毛主席将自己的长子毛岸英送到吴家枣园学习,并请劳动英雄郝邦华当毛岸英的老师。刚开始郝邦华还有些不敢让毛岸英干重活,但经过相处后,他看出毛岸英不是一个娇气的孩子,便慢慢教给他更多事情。

郝邦华不仅教毛岸英开荒、犁地等农活,还告诉他种地蕴含的道理。经过劳动锻炼后,毛岸英学会许多农活,还了解了农民,和农民的关系越来越好。

1946年下半年,毛岸英被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做文书和翻译工作,任职前,毛主席问他:“你的‘劳动大学毕业证书’呢?”

毛岸英将双手伸出来,只见上面布满了老茧,他没有辜负毛主席对自己的教导和期望,成长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战士。

北平和平解放后,毛岸英和另外两位排雷专家率先进入北平城,负责排出重要设施的地雷和炸药等危险物品。大家都知道排雷的工作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不小心就会牺牲,尽管如此,但毛主席并没有阻止儿子前往。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艰难繁重,毛主席又让毛岸英到工厂一线工作,担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这里的工人很喜欢和信任这位年轻的书记,但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就是毛主席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毛主席对新疆有着很深的感情,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将自己对新疆的特殊感情,转化为对新疆建设的关心和对新疆各族人民的热爱。除此之外毛主席还曾打算将长子毛岸英送去新疆工作。

1950年赛福鼎前往北京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议,会议结束后,毛主席专门找到他,邀请他到自己家中做客。

为了尊重赛福鼎的生活习惯,毛主席还专门让人将已经做好的饭菜全部撤掉,请北京饭店的回族厨师带上牛羊肉到家里做菜,费用则从自己的稿费中出。

在厨师做饭期间,毛主席和赛福鼎聊了许多关于新疆的事情,还聊到了湖南的维吾尔族。毛主席说:“维吾尔族人大多纯朴、善良,这都是维吾尔族人民突出的美德。”

也许是看出赛福鼎的紧张,为了缓解他紧张的情绪,毛主席将自己的孩子们叫出来陪他一起吃饭,让赛福鼎感受到就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亲切和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赛福鼎

毛主席把自己的孩子一一介绍给赛福鼎,当介绍到毛岸英的时候,毛主席说:“这是我的大孩子,叫毛岸英,在苏联读完大学刚回来。”赛福鼎早年也曾在苏联留过学,因此俄语说得格外流利,当他得知毛岸英也是从苏联刚回来后,便用俄语和毛岸英交谈起来。

赛福鼎询问了毛岸英在苏联生活怎么样,学习情况如何等等,毛岸英也用俄语一一回答,两人的聊天格外和谐且投机。

毛主席听着毛岸英用流利的俄语和赛福鼎对话,脸上也露出满意和骄傲的神色。他问赛福鼎:“怎么样,岸英的俄语及格吗?”赛福鼎说:“完全及格,讲得非常流利,而且展现出俄罗斯人的性格!”

毛主席笑了笑,说:“我的俄语就不行,但看得出来,他讲俄语并不困难。”

紧接着毛主席严肃地对毛岸英说:“大学毕业了,但你学的那点知识还是不够的,你应该继续学习。新疆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你和赛福鼎同志一起去,他们也会欢迎你,你要好好为他们服务。不过你首先要学好维吾尔族的语言和文字。”

赛福鼎听到毛主席这样说,马上对毛岸英说:“欢迎你到新疆去工作,你很快就会爱上这个地方的,而且在掌握了俄语后,你也能很快学会维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岸英

毛岸英很希望到新疆去工作,他急忙问赛福鼎:“你什么时候回新疆?这次能带我回去吗?”

赛福鼎本来想马上答应他,但还是想听听毛主席的具体安排,便转头看向毛主席,希望他先发表意见。毛主席想了想,说:“新疆是一定要去的,不过你现在应该先出最艰辛的环境锻炼,然后再去新疆。”

期间毛主席还严肃地对毛远新说:“你爸爸当初就是在新疆被盛世才杀害的,你将来更应该去新疆,去完成你爸爸未完成的事业。”

赛福鼎到毛主席家中做客不久,朝鲜战争就爆发了,而毛岸英也在第一时间前往抗美援朝战场。因此毛主席派儿子去新疆工作的打算并没有被实现,不过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对新疆的关心以及对新疆各族人民的热爱。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上旬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迅速组建了东北边防军,屯兵26万兵力于鸭绿江畔,以应付邻国战事可能出现的变局,为我国后来出兵援朝争取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美援朝战争

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战争形势出现逆转。10月1日美韩军队越过三八线向北朝鲜进攻,与此同时朝鲜党和政府的求援急电、信件也先后摆在毛主席的案头上。

出兵援朝是毛主席一生中少见的最艰难的抉择之一,根据毛主席的秘书胡乔木回忆:“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几十年,记得有两件事让主席很难下定决心,第一件就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

10月5日下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出最后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由彭德怀担任总司令。

10月7日中午,毛主席设家宴为即将前往东北的彭德怀送行,也打算将自己的长子毛岸英交给彭德怀,让儿子多多锻炼。毛岸英向彭德怀敬酒的时候提出自己想要入朝作战的想法,并讲了自己曾经的经历。

毛主席也说:“你去苏联难免要和他们打交道,岸英会俄语和英语,去了也能帮助你。”

毛主席都这样说了,彭德怀只好同意,对毛岸英说:“既然如此,那我就收下你这位第一个报名的志愿军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岸英

10月8日,一批肩负着特殊使命的神秘人物陆续乘坐来到机场,他们分别是彭德怀、秘书张养吾、警卫员郭洪光、毛岸英等。

10分钟后飞机离开北京,缓缓驶向天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遇到气流颠簸,坐在前排的一位苏联同志掉下了一支钢笔,毛岸英拍拍他的肩膀说:“格尔瓦斯!”

张养吾前往朝鲜之前,特意学了一点英语和俄语,因此他对这个词也是很熟悉的。张养吾很是惊讶,没想到这位年轻人竟然懂得俄语,于是他比较关注毛岸英。

沈阳北陵机场,张养吾指着刚下飞机的毛岸英,悄悄问彭德怀:“那个小同志是谁啊?怎么会讲俄语?”

彭德怀悄悄告诉他:“这是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你以后要多多关心他,不过要注意保密,不能暴露他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10月10日傍晚,张养吾等人跟随彭德怀来到丹东市,吃过晚饭后,彭德怀将张养吾、毛岸英、郭洪光叫到一起开会,商量成立一个4人党小组,毛岸英担任小组组长。

这个党小组可是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个党小组,后来又增加了几个成员,党小组也升级为党支部,毛岸英担任支部书记。

在此期间,由于毛岸英和张养吾有着共同的爱好,因此他们的感情越来越好。毛岸英也向这位学识渊博的兄长敞开心扉,向他诉说自己过去的经历。

毛岸英不幸的遭遇和非凡的经历,令张养吾既是同情又是敬佩,他从毛岸英的身上仿佛看到毛主席一家为中国革命浴血奋斗的情景。

1950年10月23日黄昏,毛岸英和张养吾乘坐志愿军的车横跨鸭绿江,踏上了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岸英

毛岸英在朝鲜还参与了审问战俘的事情,那是10月的最后一天,在一间简单的工棚里,里面坐着任荣、张养吾和毛岸英。

莱尔斯被两名战士押送进来,他一时间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之后将面临怎样的刑罚,因此神情格外害怕。按照原定计划,任荣担任主审,毛岸英翻译,张养吾记录。

一开始任荣想要给对方一个下马威,但毛岸英却制止了他。因为毛岸英认为也许自己看到的不是嗜血的“豺狼”,而是一个受伤的人。

毛岸英不等任荣发问,便用英文和莱尔斯交谈起来,询问他左臂是怎么受伤的,有没有伤到骨头,并给他一支烟,给他点火。然后走出审讯室拿出一包饼干,递给莱尔斯吃,这一切都令莱尔斯感到意外。

之后审讯正式开始,令人意外的是这场审讯进行得格外顺利,莱尔斯不仅有问必答,还说出许多机密。审讯进行得如此顺利,看来和毛岸英的香烟、饼干都有密切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彭德怀看了审讯记录后表示很满意,尤其是在得知审讯进展得如此顺利是和毛岸英有关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满意且骄傲的神情。当天下午,由毛岸英执笔、载有审讯记录的《志司通报》,通过电台发至各军司令部。

本以为毛岸英能够一直留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发光发热,没想到却牺牲了,他牺牲时年仅28岁……

彭德怀得知毛岸英和高瑞欣遇难后,悲痛欲绝,中午饭吃不下,皱着眉头坐在凳子上。下午彭德怀提笔拟电稿上报军委,一份一百多字的电报,他写了整整一个多小时。

中央办公厅叶子龙收到电报后,首先送给周恩来审阅。周恩来想到毛主席近段时间身体不好,如果让他知道这件事的话病情可能会更严重,和刘少奇商量后便打算过段时间再汇报。

毛主席知道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是在1951年元旦第二天,当晚毛主席坐在沙发上没有起身,烟一根接着一根的抽,眉头也从未舒展开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2月21日彭德怀回国向毛主席汇报朝鲜战争的情况,当他汇报到毛岸英牺牲的详细情况时,十分内疚的说:“主席,您将岸英交给我,他的工作很积极,但我却没能保护好他,我的责任重大……”

毛主席听后一时间沉默不语,他伸手去拿烟,连续两次都没能从烟盒中抽出来,最后还是警卫战士帮他取出香烟。

毛主席大口大口的抽,然后沉痛地对彭德怀说:“打仗总是要私人的,不要因为岸英是我的儿子就内疚,他也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啊,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紧接着毛主席叮嘱彭德怀:“现在美国使用在朝鲜战场上的各型飞机大约1000多架,你们务必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能大意。”

尽管毛主席还没能从失子的痛苦中走出,但他还是关心着朝鲜战场上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周恩来

1954年12月20日,志愿军干部部致电军委总干部部,提议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北京安葬。12月23日彭德怀将电稿转送给周恩来,然后又写了一封信:

总理,昨日赖传珠同志拟了一份电稿,说是要将毛岸英同志的尸骨运回北京。我的意见是埋葬在朝鲜,以志愿军司令部以及司令员的名义刊碑说其自愿参军以及牺牲的经过。

可以和一同牺牲的参谋高瑞欣葬在一起,这对朝鲜人民的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不知您是否同意。

周恩来其实是建议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北京,毕竟他是毛主席的长子,安葬在北京祭拜也比较方便,但他还是将这件事汇报给毛主席,希望由毛主席做出最后的抉择。

毛主席知道后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了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就这样毛岸英的遗体被安葬在朝鲜。

1954年下半年开始兴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占地9万平方米。这里先后安葬了134位志愿军烈士,其中包括毛岸英和高瑞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岸英

1955年清明节过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志愿军某部的干部战士将毛岸英和高瑞欣从大榆洞移葬到志愿军烈士陵园,

毛岸英的墓被安置在最前排的正中间,墓碑是白色大理石的,正面有郭沫若亲自撰写的“毛岸英同志之墓”7个大字。

郭沫若所题写的碑铭是在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写的,当时志愿军司令部领导决定将毛岸英墓前的木制墓碑换成石碑,并邀请郭老题字。郭沫若知道这件事后情绪十分激动,用抖动的毛笔写下了这7个大字。

毛岸英墓碑后还有一段碑文,当周恩来将碑文念给毛主席听的时候,毛主席却说:“碑文很不错,但很可惜的是没能刻上开慧的名字,岸英和他母亲感情还要好。”

周恩来知道毛主席的心情,他说:“要不我再给他们说说,让他们将名字补上?”毛主席想到了伤心往事,流着泪说:“不必了,不用麻烦他们了,岸英是我的儿子,不能再搞特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1958年7月22日,毛主席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说:“共产党人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我的儿子毛岸英死在朝鲜,有人说把他的尸体运回来,我说,不必了,就埋在那里吧。”

1959年2月毛主席派刘思齐、邵华前往朝鲜为毛岸英扫墓、祭奠,临行前,毛主席嘱咐刘思齐替自己看看岸英,刘思齐和邵华是毛主席在世时唯一一次以亲人身份去祭扫毛岸英墓的。

1990年,中共中央警卫局全面清理毛主席留下的遗物时,却意外发现几件他精心收藏起来的衣服。这些衣服是毛岸英的遗物,而毛主席瞒着所有人珍藏了20多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