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声明:(别抄袭我的文章,已加入原创者联盟,各大平台都已发过,你抄会封你的账号,听劝,别轻易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就特别能理解改成奶奶…不知道为啥很多人不信服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能把家过好…因为我家的情况和李文秀还挺像。家人关系的维系尤其是女人,真的不一定要靠血缘的。

改成奶奶就是想要说即使没有血缘关系女性也能守望相助,但是实际上我们现实婆婆和媳妇的矛盾确实多。

我很能理解是奶奶,是跟妈妈完全不一样的人。奶奶有点老年痴呆了,老是想着回自己的老家沈阳。如果是姥姥,她的老家也是妈妈的老家吧,在姥姥常年的念叨下,可能妈妈也会想念自己的老家,就没这么心无旁骛坚定的留在阿勒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如果按照原著拍的话,妈妈、外婆和我的构架不会产生那么大的争议。导演选择了另一种构架,其实有点冒险,但是她又用了很多的办法不让观众感到不适。其实我一开始也不理解,因为你完全可以选择第一种做法嘛,但是如果选择第二种做法的话,我觉得导演也有她自己的原因,像你的解读也蛮有意思。至于导演的安排,既然我没有看到任何不适的地方,我就尊重这种改变而不是一定要去剖析出导演后面的别有用心。而且本来书和电影就是两个独立的作品。书籍影视化的目的绝对不是把书籍原封不动地展现出来,这也不是影视化的责任(我本身是书粉)

比如老人走丢,比如不让吃土豆,换成姥姥以后妈妈大大咧咧的态度或许也会被诟病,但是换成奶奶,好像挺合理[dog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原著散文集《我的阿勒泰》里外婆笔墨很少,更多的是作者随笔和心情的记录[笑哭R]。因为是散文集,所以改编有难度,场景都比较零碎,可是编剧挺厉害的,把很多小场景串起来,具象化了。

原著外婆笔墨确实不算多,但从点点滴滴看得出来这一家三代都是很有韧劲,其实韧劲是大多数女性的特质,坚强却不充满攻击性,包容而不易折。我虽然很喜欢这本书,但如导演所说,书和影视剧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创作者很有诚意,对书和阿勒泰都有很深入的了解。其实奶奶改成外婆,并没有在直观上让我不适,那又何必去揣测这是爱男,一定要加入男性色彩呢。我自己觉得女性是很美好的,但有女性的地方就有男性也是事实,无需回避啊。

新周刊有一段滕丛丛导演的访谈,然后很细腻的描述了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改编的一些理由,其中就包括男主在剧里的设定,然后里面有讨论到其中张凤侠有一段话“你认为理智冷酷自私 只爱自己 才是一种强大的话 是偏颇的 女性身上的 多情 浪漫 甚至是情绪化 很容易跟别人共情 她的包容 对这个世界的慈悲心 也是一种强大”[委屈][委屈][委屈]我记得微博好像有说改成奶奶是因为想要说即使是没有血缘关系女性也会守望相助!!真的写的好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情发生的那一刻,到底发生了什么,谁都不清楚,情之所起不足为外人道。而张凤侠本来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她的强大不是因为她开了上帝视角,每一个选择都能做对,她的强大是把零零碎碎的生活磕磕绊绊地过,一直往前走。男人来了能去爱,男人走了虽然也伤心,但一边把黑皂货款给了一边继续过生活。她不是不会遇上困难,开小卖部并不容易,她是把困难消化了。每个坚强的人都不容易,但她在坚强之外是坚韧,用更有力但不充满攻击和戏剧化的方式往前走。帐篷塌了,她也把自己收拾好了,男人和心碎都变成了昨天的故事,并不会影响明天的张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