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四年的沉寂,备受瞩目的音乐竞技节目《歌手2024》以全新的面貌强势回归,提出了“直播、全开麦、不修音”的挑战。在第一期的角逐中,两位外国歌手Chanté Moore(美国)和Faouzia(加拿大)以出色的表现位列前茅,而备受尊敬的那英则紧随其后,排在第三,海来阿木则遗憾垫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结果迅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有人叹息,有人调侃,更有网友戏称上一个五十岁还敢于挑战的还是穆桂英,甚至有网友呼唤凤凰传奇前来救场。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中国歌手真的技不如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实,对于众多明星来说,“无修音直播”确实是一场充满未知与风险的挑战。节目监制洪啸曾公开表示,本季节目邀请了不少歌手,但能满足实力、胆量、档期三者皆备的歌手并不多。

就连乐坛资深前辈那英,在接受这一挑战时也显得忐忑不安。她透露,接到邀请后常常担心自己的表现不佳,甚至在梦中都担心出现“车祸现场”。节目播出后,她也坦言自己“吓到腿软”。而那些在流量光环下久居的歌手们,对于全开麦无修音的直播更是望而却步。

为何那么多歌手不敢全开麦、无修音

在探讨为何那么多歌手不敢全开麦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全开麦。全开麦是指在演唱过程中,歌手全程使用麦克风收音,伴奏中不含有原唱的声音,人声部分全部由歌手在现场演绎,这种形式对歌手的唱功和现场发挥水平(如气息、嗓子状态等)有很高的要求。

  1. 唱功不足
  2. 有些歌手可能因为唱功不足,担心在全开麦的舞台上暴露自己的弱点,因此选择避免全开麦。例如,在《歌手2024》的首秀中,那英在面对真唱不修音的直播挑战时,即使演绎了自己的经典曲目《默》,依旧紧张得几乎失魂。这也反映了部分歌手在全开麦模式下的不自信。
  3. 技术限制
  4. 全开麦的形式对音频技术和实时转播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技术条件不佳,可能会导致声音质量下降,影响观众的听觉体验。因此,一些演唱会或节目可能会选择闭麦,即使用预先录制好的声音来替代现场演唱,以确保声音的质量和效果。
  5. 商业考量
  6. 有时候,歌手或节目制作方可能会出于商业考量而选择闭麦。例如,张艺兴曾经营销“全开麦舞台”,但最终翻车,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讨论。这种情况下,全开麦可能会被视为一种营销手段,而不是衡量歌手实力的标准。
  7. 粉丝期待与现实差距
  8. 粉丝对于全开麦的期待往往高于实际表现,这可能导致歌手在全开麦的舞台上承受更大的压力。例如,韩国人气女团aespa成员吉赛尔在演唱会上的表演就因为嘴跟不上脑子而翻车,这说明即使是专业歌手,在全开麦的模式下也有可能出现失误。
  9. 音乐产业的压力
  10. 音乐产业中存在着多方面的因素,如粉丝期待完美演出、团队规避负面新闻、赞助商追求效果最大化、平台追逐流量等,这些需求共同催生了一个新规则--依赖技术弥补才艺不足,流量成为主导。在这种环境下,歌手可能会选择通过技术手段修饰自己的演唱,以迎合市场的主流需求2。此外,一些音乐节目中播放的作品都经过了修音处理,因为未经修饰难以入耳。这种倾向不仅存在于歌手,有时连投资方也会倾向于快速修音解决,而非鼓励歌手提升演唱水平。
  11. 职业素养与尊重观众
  12. 开麦是歌手对舞台的基本尊重,也是对观众的一种尊重。如果行业内都默认假唱,那么歌手的职业素养就值得怀疑。粉丝应该关注歌手的音乐才华和演唱技巧,而不是仅仅因为是否全开麦来评价一个歌手。

综上所述,歌手不敢全开麦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唱功不足、技术限制、商业考量、粉丝期待与现实差距以及对职业素养和尊重观众的认识。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全开麦成为了一种挑战,而非理所当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