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民国时期的饭馆儿菜价,贵不贵?要说也不太贵,当时银元和美元的汇率是2.5,而一美金等于1.5克黄金(20美元一盎司31.1克)。那一块银元约等于0.4克黄金,以今天的价值就是200多块钱。

这一等菜馆就是当时“八大楼”的档次,或者是东来顺全聚德一类的,2块钱顶多500块钱吧,就能吃到5个炒菜是说的过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现实中这在当时不便宜了,毕竟普通人一个月的收入才10块钱,伟人当图书管理员才8块钱,让他们拿出一个星期的收入来吃5个炒菜,是不是奢侈了一点儿?

当然,民国能到这种馆子吃饭的都至少是中产,月入几十块大洋的。当年的中产标配是出门坐洋车,一次往返就是2毛钱起步,稍微远点儿3毛钱,约等于普通人一天的收入,能花的起这笔钱还不心疼的必须中产。

以当时北大学生的消费来做个参考吧。当时学校的包月伙食是6块钱,每天三顿饭,顿顿有肉主食不限量。平均下来就是每顿饭2毛钱,吃的很不错。但这对能花得起每年上百大洋学费的学生来说还行,对于伟人和骆驼祥子来说还是贵了。一个月才挣十块八块的,一多半都吃饭了,其他的消费怎么办?

当时的学生们还有一种包伙方式,那就是和住宿结合起来。或是找个公寓,每个月十多块钱包食宿,就跟《茶馆》里王掌柜的那种差不多。还有一种是找学校周边的院子,一间房+吃饭8块钱,这在当时叫“八元房饭”。

公寓和院子都是普通的一间房,十平米左右,屋子干干净净,配单人床+桌椅,其他的还需要什么另收费,包括电灯热水跑腿儿钱什么的。吃饭那就是家常菜呗,保证早餐热乎+中午晚上有肉,折合下来就是房费2元+饭费6元,临时来个朋友加一顿2毛钱餐费。

但这对于当年的伟人和祥子还是贵啊。所以教员就和罗章龙蔡和森等八个人合租了三间房,八块钱房租,每人平均才一块钱,省了一半的房钱。然后自己买粮食做饭,虽然做的不好吃但便宜啊,折合下来又能省一半,也就是每人4块钱一个月就能有吃的住的,这在北京才能凑合生活。

祥子就更好办了,干脆住在车厂子里,集体宿舍大通铺,条件虽然差但更便宜,一个月5毛钱就能解决了,忍着点儿打呼噜和脚臭就行。吃饭就随便了,每天控制在2毛钱之内就能攒下钱。祥子三年攒了不到100块买车钱,那就是每个月3块,每天能节省出1毛钱。

所以说,民国的饭馆儿贵不贵得分人,如果是鲁迅这种公务员+作家就不贵,毕竟每个月收入好几百大洋呢。梁启超这种大文豪就更无所谓了,几万块的别墅都说买就买,还在乎一顿饭钱?说民国饭菜便宜的文章就都是他们写的,在他们心中是真的不贵。

但祥子们觉得贵不贵就没人在乎了,反正底层的也大多不识字,看不懂。就算识字也不会写文章,写了文章也没人看,更不可能留传下来,就当他们不存在吧,自古以来就是蝼蚁。

另外解释几句:

1、堂彩,这等同于现在的服务费,只有上档次的饭馆儿才有资格收,统一标准10%,结账的时候和饭钱一块儿交给柜台。店里每十天或一个月分一次堂彩,老板拿30%,那70%由厨子和跑堂儿的按比例分配。

另外还有小费,这是由客人随意赏赐的,多少钱都行,扔在小费桶里。这笔钱每天晚上挂板儿后分账,都是跑堂儿的,只是按级别比例不同而已。

2、如果没有特殊说明,那饭馆子的冷荤都是五寸盘,炒菜都是七寸盘,烩菜都是五寸中碗,汤菜是七寸大碗,大件是九寸大盘。海碗如果不说尺寸那就是九寸的,分了等级那就是十寸、九寸和八寸,“大海菜”就是十寸大碗。

3、盌,其实就是碗,只不过在饭馆儿里特指上宽下窄的,类似于斗笠碗。这在喝粥时常用,或者是小吃,显的碗大有面子,但实际上也撑不着。

4、大件指“整菜”,一般以鸡鸭鱼肉为主,肉指整个的肘子。有了大件菜的席面可以称作双整席三整席或四整席。如果只有一个大件可以称作“一带六”或“一带八”。

5、汤炒一般指需要熬制的菜,最多半汤半菜的,清汤为主,不勾芡。如果汤超过一半了,那就是汤,需要用海碗盛了。烩菜也是指菜多汤少的,或者是各种食材汇在一起,特点是大多数勾芡。卤汤菜以肉类居多,特点就是浓汤或带酱色的汤呗,不勾芡。

6、其他没什么可解释的了。对了,春饼跟荷叶饼是不同的,春饼就是薄饼,个头儿大,一般论“合”,一合两张,卷菜的时候分开,这就又叫“单饼”了。家常饼就是大饼,一般一张半斤(八两300克)。清油饼是素油的,香油为主。脂油饼是荤油的,有的还带油渣。菊花包子是半发面的,狗不理那种,这才能体现出褶子来,但真的很像菊花吗?老子突然不想吃了……

关注“章哥说买房”公共号,有房产相关问题可以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