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撰文 | 苏澄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种椰子最近很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椰子打开后不是你所熟知流动性较高的椰汁,而是有弹性的胶状物,但又有点糯糯的,看起来口感很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YouTube

这种椰子叫Makapuno coconut,直译过来叫马卡普诺椰,中文名叫糯米椰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这是一种天生变异的椰子品种。它的果肉不是普通椰子的那种坚硬质地,而是柔软、像果冻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卡普诺的胚乳,其形状呈果冻状,几乎填满了椰子种子的整个空腔的中心 图源:wiki

1931年美国植物学家埃德温·科普兰首次纪录了该品种。1960年代Emerita V. De Guzman发明了一种特殊椰子胚乳体外培养技术之后,该品种开始在菲律宾开展商业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cookeatshare

长这样,是因为它的胚乳发育异常,填满了整个椰子内腔,产生了这种特殊的果肉,同时椰汁含量非常少。

这种独特的口感和质地,使得糯米椰在菲律宾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甜品中备受欢迎。特别是在菲律宾,软肉椰被广泛用于各种传统和现代甜品中,如冰淇淋、糕点、奶糖和饮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糯米椰做的甜品 图源:wildflour to go

比如有种叫“Es Kelapa Kopyor”的甜品饮料(下图),就是用软肉椰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kompas

在这些市场上,糯米椰因其独特的质地和美味而被视为珍贵美食,价格也相对较高,国内网上大概卖三百多块钱一个,一个不到一千克(可以自己去搜)。

糯米椰的独特性状是由于胚乳发育基因的突变导致的。研究表明,这种变异可能与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有关,影响了胚乳的正常发育。菲律宾椰子管理局还开发了通过胚胎培养生产糯米椰幼苗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这种椰子的商业性 。

糯米椰以其独特的果冻状质地和甜美的口感,迅速在美食界走红。如果你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品尝一下这种奇特的果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iNaturalist

根据现有的研究,抹香鲸(Physeter macrocephalus)无疑是憋气时间的冠军。这种庞大的海洋哺乳动物不仅以其巨大的体型著称,还以其卓越的潜水能力闻名。抹香鲸能够在水下潜水超过90分钟,有时甚至达到120分钟以上。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水下长时间捕食大王乌贼等深海猎物 。

而另一位憋气高手则是库氏抹香鲸(Kogia breviceps)。这种小型鲸鱼虽然体型较小,但其憋气时间也十分惊人,超过90分钟的记录同样令人赞叹。

尽管抹香鲸普遍被认为是潜水时间最长的,但库氏抹香鲸的个别记录也非常接近。因此,究竟哪种鲸鱼是绝对的憋气冠军,仍存在一些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从进化历史的角度来看,哺乳动物的祖先是早期的四足动物,这些动物在大约3.6亿年前从鱼类进化而来。四足动物的最初四肢结构就具备了五指(或趾),这被称为“原始五趾型”。这种基本结构后来传递给了所有后代,包括我们今天看到的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 。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定的基因和分子信号(如Hox基因)控制着四肢和手指的形成。Hox基因是一组高度保守的基因,负责调控生物体各个部分的位置和数量。在哺乳动物中,这些基因决定了五个手指的形成,即使某些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对手指数量进行了适应性改变 。

从自然选择和功能适应的角度来看,五指结构提供了良好的抓握能力和平衡性,使得哺乳动物能够更有效地执行各种任务,如攀爬、捕猎和移动。这种结构在进化过程中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因为它对生存和繁殖有显著的优势。例如,人类的手指结构使我们能够进行精细的操作,这在工具使用和制作中尤为重要 。

尽管大多数哺乳动物有五个手指,一些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适应性变化。例如,马的祖先曾有五个趾,但为了适应快速奔跑,它们的趾数量减少到一个单一的蹄子。同样,鲸鱼的鳍看似与鱼鳍相似,但其内部结构显示出五指的遗迹,这表明它们的祖先也曾有五个手指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面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

Rillo E P, Paloma Sr M B F. In vitro culture of Macapuno coconut embryos[J]. Coconuts Today (Philippines), 1992, 9(1).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将【把科学带回家】设为星标✨,了解更多科学内容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转载请联系:bd@wanwuwe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