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之名#

允禑,系康熙十五子,生母是知县王国正的女儿,后来生育三个儿子后才得以被晋为密妃。由于生母出身低微,允禑作为皇子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反而参与夺嫡的九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京华人物。他在雍正四年才被晋封为多罗贝勒,八年晋为多罗郡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弘庆膝下二子,长子永存繁衍香火,诞下11位绵字辈孙子。

允禑膝下有五子,其中弘庆是他的三子,后来承袭了多罗郡王的爵位。弘庆与乾隆弘历是堂兄弟,都是康熙的皇孙。弘庆只有两个永字辈儿子,其中次子永勒被皇叔乾隆赏封奉恩将军,有一位嫡妻,却没能留下一位子嗣。那么,长子永存承袭了父亲的多罗贝勒爵位,因此弘庆的子嗣都在长子这一支。

弘庆有11个孙辈,其中有3位是幼龄,被朝廷赏封和承袭爵位的孙辈多达8位。可见,弘庆的孙辈只要长大成人的,都被封爵或者授予官职了,这在其他的近支宗室中还是很少见的。就算是乾隆自己的孙辈中,也没有全部被封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弘庆的绵字辈孙子有11人,有8人被赏封爵和职位。

1.爱新觉罗绵岫(1782-1850年)

绵岫和道光帝是同辈同龄同寿的康熙玄孙。嘉庆七年,朝廷赏封绵岫镇国将军,并授予一等侍卫。因此,绵岫也是侍卫出身。

道光帝继位,正好绵岫也承袭了父亲的爵位,递降为固山贝子。后来,在道光朝担任过内大臣、散秩大臣、镶白旗汉军副都统、镶红旗总族长、宗人府大臣、镶白旗蒙古都统、善射大臣等,成为了道光爷的重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爱新觉罗绵峻(1782-1843年)

绵峻是绵岫的二弟,虽然两人都是同一年出生,但是一个年头出生,一个年尾出生,相差大约有一年的时间。

嘉庆七年,和长兄一起被朝廷赏封为镇国将军,绵峻也被授予了一等侍卫。干了五年的时间,被晋升为侍卫什长,八年后才擢升为侍卫班领。因此,族叔嘉庆帝比较看重这位侄子。道光继位后,看到同龄的绵峻办差得力,直接授予了办事章京,,当然还是以头等侍卫的名义来继续任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爱新觉罗绵歧(1792-1831年)

绵歧是永存的五子,出生于乾隆五十七年。外公是朝廷的二等侍卫。嘉庆十七年,受封为头等辅国将军。嘉庆朝的绵歧途只有爵位,但是没有授予实职。道光四年,朝廷封他为二等侍卫。后来,就没有升职,一直在二等侍卫的岗位上。

4.爱新觉罗绵昆(1792-1831年)

绵昆和五哥是同龄同寿,不过绵昆比兄长就晚出生两个月时间,在家排老六。跟五哥一起,在嘉庆十七年赏封爵位,不过绵昆被封为了二等镇国将军,比五哥要小好几级,还被授予了二等侍卫,多了一份饷银。不过,道光五年,不知道什么原因被革去了二等侍卫的职位,后赋闲在家六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爱新觉罗绵仑(1792-1840年)

绵仑比六哥小一个多月,但是与五哥、六哥都是同一年出生的。可见,父亲永存在生育能力上还是可以的,这一年生育了三个儿子。绵仑是父亲妾室所生育的,外公是朝廷的护军校。嘉庆十七年,也被封爵了,成为了头等辅国将军,还授予了二等侍卫。道光十二年,擢升为皇宫办事章京,虽然品级不高,但是成为了皇帝近臣。

6.爱新觉罗绵岗(1796-1841年)

绵岗出生于嘉庆元年,和绵仑是同母同父的兄弟。嘉庆二十一年,26岁的绵岗被赏封为头等辅国将军,但是并没有授予侍卫职位,一生靠着这个爵位来维持生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爱新觉罗绵峰(1798-1847年)

嘉庆三年,永存九子绵峰出生。道光元年,24岁的绵峰被封为了辅国将军,当月还授予了官职三等侍卫,在朝廷当差。不过,绵峰是一个普通的侍卫,分配的工作任务不同,难以见到皇帝。因此,他一直在三等侍卫的岗位上,没有升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爱新觉罗绵龙(1806-1874年)

绵龙是永存的十子,出生于嘉庆十一年,道光六年21岁被封为了辅国将军。十三年后,授予二等侍卫,并且担任班领。

道光二十六年,擢升为头等侍卫,兼任办事章京。次年,外放为地方三品城守尉,授予兴京城守尉。道光二十八年,调任为益州城守尉。不过,到咸丰三年,因缘事情被革职,后赋闲在家,没有被朝廷恢复职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绵字辈是康熙的玄孙辈,按理来说,近支宗室应该不会赏封这么多儿子爵位了。但是永存生育了11个儿子,有3位是幼龄没有长大成人,但是长大成人的8个儿子都拥有爵位。就算是乾隆的皇孙绵字辈,也不会人人都有爵位的。从这一点看出来,永存的这几个儿子还是有着一定实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