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这些年,民族主义式的“玩梗”并不在少数,诸如北京冬奥会期间,网络上就流传着“2008年是我家大门常打开,北京欢迎你;2022年是我就在这里,你爱来不来”的梗图,大意即祖国强大了,两届奥运会表达的态度和精神也不同;同样也是北京冬奥会,另一个流行热梗便是“冬奥DJ”,大家戏称“冬奥会者dj能处,有歌他真放——夺冠的时候放《倍儿爽》,俄罗斯对战美国放《喀秋莎》,中国对日本放《保卫黄河》,中场休息放《本草纲目》,台北市出场放《中国话》等等。

✧ 一般来说,民族主义式的玩梗无非两大类,前者就如我上述举的冬奥会的案例,中国处于“优势”一方,大家的“玩梗”和“传播”中存在的全然是“民族自豪”式的正面情绪,因此这类表达极有可能和政治宣传耦合。另一种玩梗则相对复杂,中国处于相对“劣势”一方,因此这类民族主义玩梗主要表达为“出征”,如早期的“帝吧出征twitter(帝吧出征,寸草不生)”,以及本次《歌手2024》的“五旬老太守国门”“我要洋人死”“叶赫那拉是你的名,对抗洋人是你的命”等热梗,都有鲜明的“劣势之下为国争光”的潜在含义,是一种可能存在“极端化”表达,可能会将“玩梗”上升到“民族情感和民族自豪”的一种较为危险的话语。

✧ 无论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情景,“民族主义”式的梗图传播最初的目的一定是“有趣和搞笑”,也并未有太多的政治联想与对抗意味,但之所以说第二类话语更危险也更容易上纲上线,恰恰就是因其在传播的过程中会突破其原有话语圈层,也会脱离本身的传播语境,于是“戏谑”消失了,但“对抗”被保留了下来,“玩笑”消失了,“民族伤痛”被放大——路人或者不甚了解网络话语表达特征的人就会留下一句;“对抗列强这样的玩笑不好笑,是地狱笑话。”

✧ 不是不能玩梗,也不是民族主义玩笑不能开,但一旦“玩笑”脱离了原有的传播情境,那么民族主义就不一定是“好笑”和“有趣”,而重新变成了以赛亚·柏林所言的:“民族主义是伤痛的回忆,也是民族自卑的表达。”

✧ 第二次新闻评论公益写作,我们便从这次热闹的《歌手2024》入手,站在“分析与评价事件”“发表观点”这一基本立场上,谈一谈《歌手2024》在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泼天流量时表现的如何(分析与评价)、又能够怎么做(观点)。(这就是一篇新闻评论写作存在的目的,分析,在分析后发表评价,并展现自己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News Commentary.

Be Rational.

2024新闻评论公益练习✶

No.2/新闻评论常见误区✶

@TuTouSuo ™️

º以下我将进行一篇完整的新闻评论演示,黑色正文构成一篇完整的、规范的评论员评论,同时也是一篇最符合新传考研考场应试逻辑的评论;蓝色部分则是对评论内容的讲解。本篇推文我将从「评论的规范要求和注意事项」「评论的常见误区与如何避免」两个角度来讲解。本次练习大家可以继续 试着模仿正 文的格式规范、框架结构和语言风格; 同时将自己的作业对照 我下文提到的各类注意事项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º《歌手2024》引关注:警惕过度“玩梗”导致“流量反噬”

º标题写作的注意事项:首先标题需要有明确的观点,其次,大家需要注意标题中任何的“网络用语”“形容词”“比喻词”都需要打双引号,且一般来说为了保证新闻评论的通俗性,不建议使用任何专业术语,如”媒介情境”“后真相”“娱乐至死”这样的表达都不适合出现在新闻评论中。

近日,湖南卫视出品的《歌手2024》节目引发热议,而究其缘由,是过往几季都致力于挖掘中国优秀歌手的节目组在今年请来了两位外国优秀歌手作为嘉宾,而同样作为嘉宾的中国歌手杨丞琳、汪苏泷等人在首轮表演中不敌外国歌手,唯有老牌歌手那英的表现还算可圈可全,最终位列第三。节目播出后有网友制作了一系列包括“五旬老太守国门” “我要洋人死”“叶赫那拉是你的名,对抗洋人是你的命”等相关梗图广泛传播,又进而演变为了“网友为那英找帮手共抗列强”。直至歌手韩红微博喊话节目组,“请站”“为国争光”,一场娱乐化的狂欢逐步演变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叙事。

º第一段,事件描述:这次的我依然采用了事件与中心论点分开撰写的形式,因为新闻评论的开篇需要具备「事件描述+事件分析+中心论点」三个部分,因此只要事件相对复杂,需要较多的笔墨才能描述清楚的话,都可以采用这种两段式的写法,保证有足够的篇幅来分析事件。

纵使“玩梗”和“民族主义”的表达带来了大批流量,让原本无人问津的节目一举出圈——但一来民族主义的叙事本就存在激进、消极、不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团结之精神的表达;二来“晚清、叶赫那拉、对抗列强”等表达的背后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伤疤 (事件分析段落,承接第一段,引出中心论点) 。 因此适当玩梗是娱乐,可一旦过度“玩梗”和“过度营销”、一旦真正意义上的将“中国歌手”和“外国歌手”划分你我,“把竞争”变成了“对立”,把“参加节目”上升到了“为国争光”,那最终反噬的必然是节目创办的初心。(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浅层原因分析)探讨流量与玩梗带来的影响,那必须要先明确谁在“玩梗”。其一自然是大众,大众玩梗是为了取乐,也是对青黄不接的内娱“怒其不争” 。“玩梗”之举不过是互联网传播的常态,从表情包到猫meme,“梗图”作为一种新型表达本就是为了表达特定情绪而存在的。而在首次直播、全开麦、众多歌手爽约、最终中国歌手和外国歌手实力悬殊的《歌手2024》中,“梗图”虽表面写作“五旬老太对抗列强”,实则表达的则是广大观众对内娱新生代无实力歌手的控诉。

º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中心论点是综述,分论点是分别论证。举个非常直白的例子,如若我想论证「我喜欢班班」,那么我就要分别论证「我喜欢班班的思想、我喜欢班班的身材、我喜欢班班的所有」;如果我想论证「班班必须要喜欢花花」,那么我就需要分别论证「班班必须要喜欢花花是因为花花深爱班班(原因)、班班如若不喜欢花花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影响)、班班如果喜欢花花会有好事发生(影响)」。因此,分论点实际上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你的观点。

º如何论证分论点:如若你明确了你的分论点是「我喜欢班班的思想」,那接下来我就需要借助各种例子去论证我的分论点。比如我可以说班班非常博学、班班出口成章、班班每天都会读24小时的书完全不休息等等——这些都是论据,而论证观点就是借助论据来说服读者。

(分论点二:深层原因分析)网友玩梗意在“控诉内娱”,情有可原,但后续节目组和营销号的“玩梗”则变成了对民族主义情绪的推波助澜。 无论节目组是真的炒作,还是猝不及防的接受了这从天而降的”破天流量”,其后续应对诸如“网友猜测踢馆嘉宾”“最终放出和预告完全不同的踢馆嘉宾”“回应请战歌手”等一系列的行为中不仅没有直接 的呼吁网友不要再放大“放大竞争和情绪”,反而是用一条又一条的热搜反复制造悬念,用流量换利益——最终以全网热搜1352个,全网传播量超73亿,芒果股价大涨11.69%,市值飙涨49.2亿元——一边赚的盆满钵满,一边热梗泛滥,原本“娱乐”“控诉”的情绪在一次又一次的“操纵”中逐渐变了味。

可以理解网友们的心态,湖南卫视在流量面前的营销也是商业之常态,但说到底节目的性质是娱乐而非对立,理解情绪是一方面,可“营销民族主义情绪”这件事一旦过度,就绝不仅仅是调动了大众的情绪,也塑造出了一种“输不起”小家子气,届时才是真正的丢了面子,还输了里子。此举 不仅 会彻底让节目失了民心,也失了我们反复强调之“命运共同体”之精神。(分论点三:不良影响分析)

音乐节目的初心本应该是分享和交流音乐,越过音乐本身大谈“民族”“国家”,属实没必要。 也希望湖南卫视始终记得《歌手2024》的宣言,“赢,只是歌手的一段路,但迎”才是目的”,只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只有“迎八方来客”,才是中国真正的精神瑰宝,也是这个时代文娱节目的使命。(结尾:举措与升华)

º结尾要适当升华:一般来说新闻评论的结尾都要适当的上升到人、社会、国家等高度,这篇评论既然是讲民族主义,那就可以往一些民族、团结等表达中升华,以此展现新闻媒体的格局和站位。

以上 就是一篇完整的新闻评论,现在我再一次来梳理这篇新闻评论的框架结构,供大家参考:大家写新闻评论的时候,也可以先写出这样的草稿框架,再不断完善和填充其中的血肉,这样你的新闻评论逻辑和结构就会非常清晰和完整。

º中心论点:把“参加节目”上升到了“为国争光”,那最终反噬的必然是节目创办的初心

º分论点一浅层原因:民族情绪酝酿于大众对内娱的怒其不争。

º分论点二深层原因:民族情绪也酝酿于节目组的商业运作与推波助澜。

º分论点三影响:流量会带来反噬,不仅会彻底让节目失了民心,也有我们反复强调之“命运共同体”之精神。

º结尾升华:再次重申节目初心,赢,只是歌手的一段路,但迎”才是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新闻评论写作常见误区

️ / TuTouSuo Monsters /

在上次批改的一系列作业中,我们发现大家初次的新闻评论作业存在一些典型问题,这里来给大家一一说道说道,希望各位自查自己的新闻评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º评价而非描述

新闻评论意在「评价事件」,而不是仅仅「描述现象」,大部分同学用了大量的笔墨描述了胖猫事件,描述了网友们的行为和商家们的不良行为——但新闻评论在「评」,你需要在适当的描述之后,站在你的视角上来发表你对「造黄谣」和「臆想」行为的「意见」。

º新闻评论而非论文

新闻评论并非是学术论文,最后不是发在知网上给大家付费阅读的,而是放在大众传媒上让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阅读——因此新闻评论一定要「通俗」「直白」,拒绝任何不说人话的专业性表达,如果出现专业性理论(即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等专业的理论内容),如「娱乐至死」「消费社会」「女性凝视」等,需要对其进行的解释。

º建设而非批判

最后,新闻媒体存在的意义除了「针砭时弊」和「舆论监督」以外,还有非常重要的「舆论引导、社会化、教育」等功能,而在中文环境下,新闻媒体还需要承担「建设性责任」,因此新闻评论不仅需要「批评」,还需要在「批评」之后给出一些可能行之有效的意见,对社会问题进行建言献策性的引导,这才是新闻评论真正的目的所在。

因此,新闻评论写作的最后一段或倒数第二段,往往都是「意见和措施」段,这是帮助新闻评论很好的「回归目的」的重要方法。

☆ 每周一次,笔给你!!

️ / TuTouSuo Monsters /

✧5月14日评论练习:请就近期发生的「《歌手2024》背后的玩梗与民族主义情绪」为主题,任选角度,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何参与秃头所新闻评论公益批改:请于5月15日晚8点前将写成的评论文章以「附件(不接受邮件正文形式嗷)」形式提交至「monster_studio11@163.com」(秃头研究所的官方邮箱),负责批改的学长学姐将于本周日之前通过邮箱批改反馈1、3、6、9、12、15、18、21号投稿者的作业(共8名)。

✧下图为上周公益评论批改反馈:秃头所会对抽中的新闻评论进行非常细致的批改,手把手告诉大家「哪里出现了问题」「应该怎么修改」,并「示范正确表达」,期待大家来稿 (请各位姐妹知悉:提交即意味着你同意你的新闻评论可能会被在后续推文中或者直播中,以【匿名】的方式作为范文,包括优秀范例或者问题范例来进行批改与讲解,期待你们的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ꕤ⋆⸝⸝Idealism

「逃离轨道 奔向旷野」

秃头所2025届全程班

4以实用应试,寻找新的绿洲

⸝⸝Spring Festival

「2025届TTS春日实验企划 」

三门学科基础知识

传播/新闻/网传/理解新传学科

⸝⸝creat new world⸝⸝

「2025届TTS新传公开课 」

让想象力夺权

DON'T CRY!!RES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