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二姑坚持嫁给说书匠,26年后姑父成非遗传人,我结婚送来30万

作者:肖寒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的印象中,二姑是一个很利索的人,她总是雷厉风行,似乎什么事情在她手里,都会变得简单起来。可二姑的婚姻,曾经被大部分人不看好,当然在我们家,有一个人觉得二姑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无论对错,都是需要二姑经历了才能知道,这个人就是我的爸爸。

爸爸兄妹五人,三个男生两个女生,二姑是家里最小的,也是生活过得最好的。

如今这个时代,生活节奏变得很快,要知道,在30年前,我的老家还流行着说书人和看秦腔的习惯,比如我爷爷,对秦腔和道情就很感兴趣,只要是周边村子有这种场合,不管多远,都会步行前去,一整夜都不回来,等到第二天回来后,农活都不干,而是滔滔不绝地讲述昨晚看戏或者听书的场景。

1997年,村子里来了一对说书匠,是父子两个,那个时候的我只有四岁,被说书匠手中的三弦给迷住了,爷爷抱着我,还带了一个自己做的木板凳,早早地就去了村主任家,想着去得早可以占一个有利位置。

那天我没有吃饭,在村主任家吃了半个馒头,然后就被爷爷拦住:“这么大孩子了,怎么能吃村长家的馒头?”

被爷爷的气势吓住,但转过头,就忘得一干二净。

临近傍晚,村长在院子里生了一堆篝火,只见说书匠父子俩围着篝火念叨着什么,爷爷说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然后三叩首,自此开始,就要正式进入主题。当然此时院子里围满了村里的邻居,大家都是来听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我已经记事,所以模糊地记着一些当时的场景,大人们总是时不时地让我们几个小孩子不要讲话,可能是被说书匠绘声绘色的表演迷住,自然地就消停下来,说书匠很有本事,尤其是那个年轻的叔叔,口技相当了得,不仅会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还会学飞机的轰鸣声。

村长忙前忙后地端茶倒水,那一晚,热情极了。

也不知道是晚上几点,说书匠一声“下回接着说”,便结束了今晚的表演,爷爷意犹未尽的还不想走,看着门前的人都走出去了,爷爷才让我站起来,然后拿起板凳,一把手就把我抱起来,然后回家。

殊不知,那晚,二姑也在听书,只是站在最后排,我并没有发现,倒是看到爸爸妈妈站在门口,还向爸妈使了个鬼脸。

然而第二天早上刚醒来,就听到爷爷和二姑的争吵声,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被吓得哇哇大哭,妈妈抱着我在一旁看着,只见爷爷气势汹汹地和二姑在理论着什么,爸爸在从中说情。

几个月后,二姑出嫁了,嫁给了说书匠的儿子,爷爷板着脸,没有笑容。

随着长大,有意无意地在妈妈这里听到关于二姑的故事,当年二姑觉得说书匠的儿子长得帅气,而且会说书这门手艺,就看上了,两个人也不知道怎么着就在一起了,说书匠的儿子也很喜欢二姑,就让父亲向我爷爷提亲。

虽然爷爷很喜欢听书,可他觉得,说书匠这个行当,是被人瞧不起的,自然不想将女儿嫁给一个说书匠,可最终还是拧不过女儿,同意了这门亲事。

二姑嫁人后,很少回家,直到爷爷去世,二姑回来奔丧,但没有看到二姑父的身影。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爸爸因病去世,二姑把我接到他们家生活,妈妈因为伤心过度,生活从此不能自理,这个家原本摇摇欲坠,可因为二姑的介入,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做出了最好的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大学期间,为了省钱,周末或者寒暑假的时候都会出去打工,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喜欢在二姑家住,所以平时就不怎么去二姑家,所有的生活费都来自二姑,但我对二姑的感情,似乎很陌生。

后来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能够独立生活,除了过年的时候看望一下妈妈,平时都是在省城,随着妈妈病情有所好转,可妈妈没有能力工作,也不能干重活,对于我未来结婚买房子,妈妈很担忧,但我一直觉得自己可以扛起自己的人生。

谁能想到,第一次创业就遍体鳞伤,攒了几年的钱最终因为失败血本无归。

妈妈也在这个时候告诉我:“其实最亲你的除了我,就剩下你二姑了,这几年我和你奶奶相依为命,你二叔和三叔谁都没有管过我们,你二姑给你学费,带着你读书,她的压力可想而知。”

后来妈妈说了二姑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原来当年二姑看上二姑父,家里就爸爸一个人在支持她,所以对我家有一种特殊的感恩之情。

现在想来,我对二姑是有误解之情的。

今年二姑父获得了非遗传人的称号,这让二姑父远近闻名,曾经看不起二姑父的人,也变得溜须拍马,当然二姑父从此之后,演出不断,赚了不少钱。

在我结婚的时候,家里能拿得出来的,加上我攒下的,只有十来万,只够办一场婚礼,就在这个时候,二姑来了,给我送来了30万,原本我就想在县城买房,但因为之前的亏空太大,梦想破灭了,二姑属于雪中送炭。

或许是因为二姑对我的爱,或许我听了妈妈的话后改变了对二姑的看法,总之二姑带给我的爱,让我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