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想象一段不为人知的风流韵事,最终却推动了一个新王朝的诞生吗?这件事的主角就是隋炀帝杨广的姨表兄弟——李渊。

李渊,鲜卑姓氏大野,字叔德。其先祖本为赵郡人氏,即今河北赵县的李氏家族。李渊自幼资质非凡,机警过人,深受姨表兄弟隋文帝和姨母独孤皇后的赏识。

七岁那年,独孤皇后便让李渊袭封了唐国公的爵位,从此在隋朝官场上可谓高人一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功名走俏,加之本是显贵之后,李渊自小就受到圣宠。及长,他便一路青云直上,高居要职。

隋炀帝即位后,亲自捧他为重臣,使他先后担任荥阳、楼烦二郡太守,以及殿内少监、卫尉少卿等要职。

大业十一年,李渊获命出任山西河东一带的慰抚大使,两年后又晋封为太原留守,执掌晋阳军政大权。

作为一方重臣,李渊自然勤勤恳恳、谨小慎微,处处为隋朝效忠。然而,世事沉浮,命运难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大隋一统天下的局面已暴露出了许多裂痕。叛乱、战争、灾荒不断,百姓疲于奔命。

就连当朝重臣,也看清了隋朝将行将就木的前景。比如李渊的儿子李世民,这个未来将挥师定天下的大将军,就早有反隋之念。

李世民敏锐地洞察到隋朝已经日暮途穷,统治阶级腐朽堕落,再也无力勉强维系王朝的延续。

作为晋阳令的刘文静,和李世民都有反隋自雄的雄心壮志。二人不谋而合,商定策动李渊父子同时举兵响应农民起义军,在动荡时期夺取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李渊作为隋朝显亲,地位显赫,深得隋炀帝的信任和重用,一时半会儿难以对自己的姨表兄弟举起干戈。为了说服李渊,李世民和刘文静设下了一个美人计。

当时李渊正任职于太原留守,镇守着晋阳一带军事重地。这个计划就是要利用晋阳宫中的宫娥,诱使李渊与之偷欢私通,从而促使李渊背水一战,彻底决心反隋。

这个计划的执行者是李渊手下亲信裴寂。裴寂不仅是晋阳宫的副监,更是和李渊相交多年的好友,知根知底。一旦使用美人计,必定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

大业十一年,隋炀帝北巡行至晋阳,在此修建了一座行宫,从附近地区挑选了一批美貌女子供其纵欲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就有尹氏和张氏两个绝色宫娥。只是炀帝在晋阳不过逗留了几日,就急于离去,将这两位宫娥遗留在了行宫之中。

裴寂作为宫监,本就与这两位美人有所往来。趁此良机,他借设宴款待之名,请李渊到宫中作客。宴席间,裴寂安排尹氏和张氏两美人悉心侍候李渊,疯狂行酒。

李渊自小就娇生惯养,对美色自然难以抗拒。而且那日裴寂又是有意灌醉了他。加之尹张二美人实在是貌美绝伦,风情万种,很快就让李渊陶醉其中,蠢蠢欲动。

到了午夜时分,裴寂又安排宫娥们伺候李渊沐浴更衣,最终李渊在酒醉迷乱之间,竟与尹张二美人亲密了一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日清晨,李渊方醒过味来,发现自己居然与皇帝的美人私通了一夜。当即心中惶惶,魂不附体,立即拽住裴寂质问缘由。

裴寂对李渊一付咄咄逼人的威严模样,大骂李渊居然有意污辱宫娥,犯下滔天大罪,理当诛九族灭门。说着便要即刻向皇上禀报此事。

面对诛族的惊天危机,李渊吓得几乎魂飞魄散。他不停向裴寂哀求宽恕,好不容易裴寂这才透露了一点真相。

原来裴寂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在执行李世民的一个秘密策划,为的就是让李渊与宫娥有染,从而导致他反隋无路可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将李渊彻底打懵了。在儿子李世民和刘文静的再三劝说下,李渊彻底下定决心,决心反隋自立为王,夺取江山社稷。

大业十三年,气数已尽的隋朝正朝不保夕。农民起义军节节胜利,中央军心渐失。

正当这个节骨眼上,太原留守李渊也终于拔剑反隋,一举卷入了这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巨变中。

彼时,李渊已被儿子李世民和晋阳令刘文静等人多番说服,决定借助农民起义之力,向亲姨表兄弟隋炀帝发难,为父子二人在这个动荡年代谋求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仅凭自身力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先拉拢外部势力。李渊首先就派出了刘文静前往北方,向当时的一支主力——突厥军发出求援。

这支突厥军由可汗阿波及其子世民领军,战力雄厚,曾多次被隋朝朝廷请为佣兵,以镇压农民起义军。

但自从隋炀帝遭刘武周起义军围困之后,朝廷长期拖欠其军饷,这才使得突厥军对隋朝十分不满,于是果断选择背叛投向了农民军阵营。

刘文静很快便说服了阿波可汗,获得了突厥两万精锐的支援。有了这股强大的外援加盟,李渊的反隋大业就为所欲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月,李渊亲自督军出关,直扑华夏中原重地关中。此前已有李世民等人在内部捣乱,制造了不小的混乱。

农民起义军又在外面已将隋朝中央军压得喘不过气来。李渊汇合一切有利力量,再配合好友裴寂出谋献策,可谓一路顺风顺水,攻下一处又一处隋朝的重镇。

首先目标就是隋朝都城长安。李渊采取了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没有血刃攻城,而是利用了一些政治手腕。

他率军直扑长安后,先是宣布路过家乡,无意伤及平民百姓,要求城中开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又诈称要为西域反隋人士报仇雪恨,以免外族倾巢而动,给隋朝朝中重臣施加压力,迫使长安开城投降,以免阙陷。

果然,长安城中的官员闻风丧胆,担心李渊军队如果大开杀戒,将造成难以估计的民间伤亡。所以几番商议之后,就决定临时听从李渊,暂且开城迎接。

就这样,李渊在长安城外仅仅摆了一些虚假阵势,城中就已有地方官员马上自请出城和谈,遂将长安拱手相让。李渊这才领军顺利进城,控制了隋朝的大本营。

一路过程虽然看似平稳无惊无险,但李渊却也小心谨慎,时刻戒备可能会有隋朝宦官或皇族暗中捣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找来隋炀帝的亲孙侑,册立为傀儡皇帝,號恭帝,而自己则建号"镇国大督主"、"尚书仆射"等职,兼掌军权和朝政大权。

藉此虚张声势,李渊继续迷惑隋朝内外官吏,暂且沿袭旧制,以缓和气氛,而稳扎稳打,渐次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宏愿。

开元二年正月初三,李渊彻底铲除了隋朝最后的统治根基。

他扶持傀儡皇帝恭帝登基,自己则暂且以"大秦尚书左仆射"和"李王"的头衔掌控朝政军权。随后迅速改革隋朝的六部尚书省为门下省,并任命亲信重臣把持核心要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系列动作,无疑是为李渊自立为帝铺平了道路。

而他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在次年五月,彻底废黜了隋朝的"大周"国号,改国号为"唐"。从此,大唐王朝的基业就正式开创了。

说起这个唐号的由来,据说跟李渊亲自拟定,寓意"唐、高、虎、豹、飒、爽"之义。

既象征了李渊壮志凌云、扫清障碍的决心,又预示了大唐王朝将来的崇高地位和不世威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经改元,李渊随即下诏全国,立志开创一个新纪元。实际上这一年他已开始大规模改革,翻新旧制,以适应统一大业的需要。

改国号的同时,李渊还颁布了一项重大人事政策,称为"四渎之制"。

这项制度的核心是打破世袭制度,开放仕途,使得各族人等皆有机会出人头地,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如此一来,不仅赢得了百姓拥护,也使得大唐初期就集结了大批人才,为百年基业奠定了坚实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李渊还持续推行了一整套极富开创性的施政措施。

比如废除了隋朝的徭役超额征发,实行"纳士兵"制,大幅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再如大力推行节约用度,使得国家财政进一步恢复健康,遏制了高昂的军费开支。

这一系列得力之策,瞬间让李渊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和民心。东南西北各路农民起义军纷纷响应,就连一些隋朝藩属国也纷纷归附,表示臣服于新生的大唐王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域的各部落也一一被李渊手下名将所平服,从此大唐版图日益扩大,中央集权加强。可以说,自李渊建唐以来,中原地区就已基本统一,国力空前强大。

在如此大好局面下,李渊终于在开元三年正式登基称帝,改元"武德",开创了大唐王朝三百多年的基业。

新朝建立之初,威望素著的李渊便做出了承前启后的重大决策。

他下诏全国,宽和亲睦万民,使得全国上下军民尽皆欣慰,对大唐王朝的未来充满了无限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治上,李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针。他保留了隋朝大部分现存制度,避免给社会带来太大动荡。

但也在可行的范围内,推行改革,扩大民主,给人民更多权利。比如"四渎之制"就是典型代表。

经济上,李渊也采取了一整套富国强兵的务实举措。

包括减免赋税,禁止对人民的高额征税勒索;兴复水利,建设治理农田;大肆招贤纳士,确保出现稳定精良的专业官僚队伍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军事领域,李渊同样也给予高度重视。他大规模实行国役征召,征集各族精壮男子充军;改革军制,裁汰陋规,树立严明纪律,培养英勇善战的职业军人。

如此,很快唐朝就组建了强大的常备军力,确保了国家安全和版图统一。

就连对外关系,李渊也定下了睿智方针,与北方游牧民族保持联盟友好,借助突厥等部落力量抵御外患。同时也与西域佛教国家建立良好外交,沟通经贸文化往来。

种种先见之明和睿智抉择,使得大唐朝野默契统一,中外交往融洽,百廪登万家,文艺昌明。开创了近三百年持续不衰的纪元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学界评价李渊时指出,一代新君临朝阶,所面临的任务是维系社会的根本利益,达到政令统一,恢复生产和交换,使一切恢复正常秩序。

而就此方面而言,李渊则是一位出色而富有远见的开国君主,为大唐王朝三百年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