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改编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里面,托肯这个女子是个很鲜活的人物。一开始注意到她,是她跟丈夫木拉提在张凤侠家的小卖部跟前买酒,木拉提都喝醉了,托肯让他回家,他不走,非要张凤侠卖酒给他,其实他没有钱给,都是赊账,而且都喝醉了,还不依不饶。

托肯说,要跟木拉提离婚,木拉提说自己又没有打她,为什么离婚?这里引起了大家的好奇,难道是因为木拉提总是喝醉酒不回家,托肯才提出离婚吗?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剧情继续发展到后面,那天晚上,木拉提“酒驾”,醉后骑马回家却si在路边,托肯那天是自己走路回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托肯也没想到那天之后会发生这种事,此后一年丈夫的周年祭,托肯有了喜欢的人,让父母跟公公谈改嫁。公公苏力坦一开始极力反对,然后准备安排小儿子巴太娶自己的嫂子,这样孩子们就还可以留在这个家。

托肯不愿意,巴太更是拒绝这荒谬的安排。那天在座的女人们,因为托肯要改嫁的事议论纷纷,说这是很丢人的事,从来没有人这么干过。

那时候,在游牧民族,也许女人守寡后改嫁的人真的没有,很可能托肯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托肯在第一段跟木拉提的婚姻里,一直被忽略需求。她在家做饭带孩子做家务,洗一大堆的衣服,她很想要一块搓衣板,跟木拉提一直说,说了一整年,木拉提都没能带回来。之后,托肯跟巴太说这件事,说之前跟他哥要搓衣板,让他带回来,一直都没有,又让巴太带回来,巴太却同样地不以为然,让托肯用手洗衣服就好。

这个家里的男人们一直都忽略托肯的感受,哪怕小叔子巴太,是家中听话的孩子,他也并未能够懂得嫂子照顾这个家庭的辛苦,他竟然也无视了嫂子的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这个家里,有一个人能够理解托肯,那么也许她就不会想要改嫁了,就是因为自己在家庭里的付出,并没有得到一丁点的怜惜,因此遇到了对她很好的朝戈,她明知道自己的处境困难,还是不畏困境,让父母帮自己走出这个家的束缚。

托肯原是性格活泼的女子,剧中没有交代当初是什么原因嫁给了木拉提,她并不愿意此生就这样被一个忽略自己感受的家庭一直束缚着,她是勇敢的,加上那个她喜欢的朝戈也是个勇敢的人,朝戈等到合适的时机,就让自己的奶奶,一个在当地很有威信的老人,跟托肯的公公“谈判”。奶奶只是以理服人,而公公苏力坦也并非真的冥顽不灵,在奶奶的劝说下,终究是同意了让托肯改嫁,也让孩子跟着妈妈。

如果托肯当初因为听信了那些女人们的话,觉得提出改嫁是很丢人的,不敢踏出第一步,她就无法带着孩子去改嫁给自己喜欢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