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4日一早昆明市反诈中心发布紧急提醒请家长、老师及时排查孩子手机

详情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2日

昆明市反诈中心也发布了一则提醒信息

请家长、老师及时检查孩子的手机

是否安装有以下非主流社交软件

以上密聊软件

因其加密通讯的私密性强

尤其是“阅后即焚”的功能

为犯罪分子销毁犯罪证据提供了便利

诈骗分子常使用此类软件

联系未成年人

帮助进行信息网络犯罪

如果家长、老师发现孩子的手机

装有此类软件

请务必与孩子做好深入沟通

并带孩子前往就近公安机关

核实孩子是否有从事违法犯罪的情况

除以上软件外

个别在校学生受网上

“拨打电话后只需要打开手机免提

什么也不用干

每小时就可以轻轻松松

赚到100元零花钱”的兼职广告蛊惑

背着老师、家长

使用自己或家人、同学的手机卡

通过两部手机连接参与“手机口”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项目”仅需一根音频数据线

就能将“境外电话”

摇身一变成为“本地来电”

诈骗分子通过手机1与孩子保持通话

再要求孩子通过手机2

拨打潜在受害人电话

并将两部手机放在一起

或要求孩子使用音频数据线

将两部手机连接

从而达到身在境外也能通过手机1

与是本地号码的手机2拨通的电话

产生直接联系

增加电信诈骗的迷惑性和风险性

未成年人涉世未深

不法分子在密聊软件上

通过花言巧语哄骗未成年人

提供个人信息等内容

使其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帮凶”

甚至犯下“帮信罪”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帮信罪”!

帮信罪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作为刑法第287条之二,其中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警方提醒

·学校要组织人员对持有手机的学生进行排查,发现此类问题及时制止,并通知家长收回手机,同时加强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教育,严禁出租出借出售手机卡、银行卡,一旦造成严重后果,将视情节追究相关责任。

·警惕网络轻松挣钱兼职陷阱,避免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帮凶”!诈骗分子为逃避打击,另辟蹊径通过国内网站、社交软件等发布大量“轻松赚钱”“日结佣金”的虚假招聘广告,诱惑国内网民,组织大量人群参与“手机口”业务。

·请广大家长、老师务必提高警惕,未成年人向对方提供实名微信号、手机号、银行卡等信息虽未直接实施诈骗,但这种行为是帮助行为,已经涉嫌触犯帮信罪。千万不要等孩子违法犯罪影响前途才后悔莫及!

除此之外

诈骗分子还为在校学生

量身设计了一系列骗局

用免费领取游戏账号、游戏装备

解除防沉迷等作为借口

来诱使学生上当受骗

小学生“追星”,被骗5万

2024年4月20日,陕西榆林一10岁小学生小美在父亲的陪同下报警:原来女孩用手机看短视频时添加了自称是明星“xx”的微信号,对方以小美泄露明星的隐私,需要配合调查洗清嫌疑为由,引导她视频通话,多次告知对方验证码后,小美被骗5万元。

解除“防沉迷”?孩子被骗4.9万

据吉林警事报道,吉林市有一学生杨某某在家中用奶奶的手机玩游戏时,受到“防沉迷系统”的干扰,仍想继续玩游戏的他,在短视频看到关于破解游戏“防沉迷系统”的广告,便添加了视频下方的联系方式。

加上对方QQ后,他按照对方要求进行操作,在对方的哄骗威胁下,被骗总共49000余元。

免费领取游戏皮肤被骗

10岁孩子小李在家中玩手机时,有人通过短视频APP给其发信息,让他扫码免费领取游戏皮肤。

小李按照对方要求扫码后,出现一个中二等奖的页面,随后对方以交认证金、解冻账号、任务未完成为由让小李陆续扫码付款3887元。

昆明反诈中心提醒

由于中小学生涉世未深

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偏弱

容易受骗和被恐吓

请学生及家长

务必提高警惕

牢记以下防骗指南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上网情况,不向孩子透露支付密码,当孩子提出扫脸、指纹验证、输入密码等操作时,要仔细询问原因,不可盲目配合。

同时,家长要告诫孩子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信免费、福利等说辞,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孩子遇到“账号、银行卡异常被冻结”“按指引洗脱嫌疑”“逮捕证”“通缉令”“传票”等情况,千万不要害怕,应立刻告知家长,必要时报警求助。

网络诈骗套路深

要想避免孩子被骗

家长还要让孩子认清

并远离下面这些诈骗陷阱

来源:云南新闻网、昆明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