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听了一天小学语文名师示范课,笔记记了10页。讲课的是名校的优秀教师,还有教改专家张教授,除了讲课,还有讲座。

这些名师在教学过程中所用的方法,复制到家里,父母辅导孩子时,也可以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名师怎么上课,怎么教孩子掌握知识和方法,怎么培养学习能力,分享一下我的观察和总结。

先互动,拉近关系,进入状态

三堂课的开始,并不是上课先让学生起立,互致问候再坐下,而是老师先主动和学生互动,介绍自己,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同学回答,并引导学生大声回答,不要拉长声调,通过这些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注意力也集中到课堂上,同时也拉进了和学生的关系。

然后再是起立、问候、坐下。

父母在家里教孩子,虽然不是课堂,但是想让孩子在家里学习,也可以借鉴这个步骤,先互动引导,让孩子进入状态,才能做到水到渠成。

反复肯定,不断赞美

三堂课上,几个老师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反复的肯定孩子,不断的赞美学生。

“大家给他鼓鼓掌”,“给自己鼓鼓掌”。

“你太会学习了”、“你真会学习”,“很会学习,掌声送给自己”。

在讲《杨氏子》一课时,课文中描述杨氏子“甚聪慧”,老师反复把这个词用在学生身上,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肯定。

张教授讲课时,一开始因为胆怯,所有女生都不举手,张教授反复引导,当终于有女生举手时,张教授说“你们举手我真高兴”,“我就喜欢这样”,举手的女生越来越多。

老师越肯定,学生越积极;老师越赞美,学生越自信。

在家里也一样,父母的肯定和赞美越多,孩子才能更积极和自信。

而我们总是更容易发现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缺乏对孩子足够的肯定和赞美。

循循善诱,自主学习

示范课和以往我们上学时最大的区别,就是老师单方面讲的少,引导的多,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多。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掌握的更牢固,也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

比如,先不讲课文,先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提问,如果回答不正确,再读课文,通过反复的读课文和引导,发现问题答案,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方法。

比如,让学生观察重点字的特点,再提问,再示范书写。

再比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同桌互相讨论,前后排互相讨论,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巩固效果。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教育工作者分享的小学生做题方法,把题目读三遍,这也是一种引导。

我试过这个方法,孩子在做题时说不会,让他再读题,往往读完会说“噢,我知道了”。

在家里辅导孩子,也要注重引导,让孩子掌握方法,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张教授还讲到一个故事,某小学因为资源有限,把不同班级的学生集中到一个教室上课,给这个班讲时,另一个班自学,结果发现,自学的班级学生成绩更好。结论是,学生自学的效果,优于教师讲得多的效果。

这个故事也验证了,灌输不如自主。

总结方法,培养能力

三个老师的课堂教学,都没有止步于具体知识点的学习,而是让孩子们掌握了学习方法后,把能力迁移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上。

比如,第一堂课讲的《童年的水墨画》,详细讲了课文中三幅水墨画的第一幅,简单讲了第二幅,让学生使用学习到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幅画。

再比如,学了《杨氏子》后,老师又给出一篇类似的小古文,让学生阅读和翻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重要的学规律、学方法,培养能力。

能力是根本,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能力到了,事情就不会难。

严格要求,不折不扣

张教授在点评时说,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读课文如此,回答问题也是如此。

他在让学生读课文时,不能漏字,不能多字,不能错字,每一个字都要读准确,也不能拉长声。

回答问题,不能模糊,不能不全面。

在肯定、鼓励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不折不扣。

教授说,严格要求是爱,宽松是害。

教书育人如此,父母在家里给孩子立规矩,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