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初夏时节,走进德保县足荣镇的乡村田野,屋舍整齐、道路整洁,景色如画、韵味别致,特色产业遍地开花……阡陌纵横中,迸发出乡村振兴新的生机与希望。

近年来,足荣镇因地制宜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做足做实当地特色文章,聚力打造美丽乡村新模式,推动村庄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提档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足荣镇老坡村一户一景建设。德保县委宣传部供图

特色模式建宜居家园

“这几年,村里最大的变化就是环境了,以前大家门前都堆着各种杂物,家门口看着乱七八糟的,现在家家户户清除杂物,建了小庭院,屋里屋外干干净净的,别提多好了。”谈起村庄的蜕变,足荣镇老坡村村民周爱友心里乐开了花。

为了让群众自主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足荣镇采取“乡镇班子+乡镇干部+村干部+党员+乡贤+志愿者+群众”互助模式,乡镇班子做出顶层设计,明确总体规划和目标,乡镇、村干部、党员亲力亲为、带头示范,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乡贤和志愿者创新思维,主动对接借鉴先进做法,群众自主全程参与,人人争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引导者、监督者和实践者。

“我们亲自拿起劳动工具,拉起手推车,搬垃圾、堆石块、垒砖头......咱自己家园自己建。”泗营村老党员卢将喜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足荣镇泗营村美丽庭院。德保县委宣传部供图

个个出谋又出力,村村家园美如画。老坡村老屯“一户一景”彰显乡土特色;念色村、农豆村小庭院、绿化带四季花开;泗营村村史馆和主题墙绘传承历史文化、展示历史文脉;巴明村、孟棉村打造庭院三微景观,庭院经济欣欣向荣,各村建有戏台、文化小广场等,村容村貌换新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足荣镇泗营村墙绘文化。德保县委宣传部供图

特色墙绘育文明乡风

漫步村里,移风易俗、五谷丰登、农耕文化等墙画内容随处可见。

“和美乡村,既要外在美丽,又要内在充实,不仅要有让村民‘身有所栖’的粉墙黛瓦,更要构筑起村民‘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足荣镇党委书记吕明英说。

足荣镇注重墙体文化,因地制宜开展墙绘艺术创作,按照“一墙一风景、一墙一阵地,绘制一幅墙、影响一群人”的构思,采取符合农村、农民特点的表现形式,围绕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生活画面,打造手绘文化墙,充分展示农村人文底蕴和当今村民的幸福生活。原本单调的白墙变得充实而生动,为乡村文化宣传搭建起新的阵地,提振了乡村文化自信精气神。

同时按照“五个统一”工作法,结合各村实际,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通过文明祭扫、抵制高价彩礼等方式,倡导文明新风。

“以图文并茂的主题墙绘文化进一步宣传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等文明礼仪,潜移默化提升群众整体素质,全面推动农村常态化管理。”足荣镇镇长许宜引介绍说。

如今,足荣镇勤俭节约的风气浓了,邻里互生嫌隙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典型多了,文明新风尚已经浸润乡村生活。

特色产业助群众致富

在足荣镇念色村,公路两旁近400亩成片的桑田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鲜嫩翠绿。“我们村种桑养蚕有多年了,以前种庄稼一年收入不到2000块钱,现在一年收入2万多块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算起自家“增收账”,念色村蚕农农修形眉头舒展,笑容挂在脸上。

在巴明村田间地头,小甘蔗苗开始从芬芳的泥土里破壳而出。“现在种植甘蔗国家扶持政策好,又有补贴,我会努力把甘蔗种好。”正在地里施肥除草的蔗农黄文昂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足荣镇扶苏百香果园。德保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百农村,花生油香飘十里,村里创办微型榨油车间,打造“百农香”花生油等系列产品......

足荣镇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鼓励和扶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今年以来,全镇共发展桑蚕254亩,甘蔗3360亩,百香果430亩,西瓜120 亩,特色产业让群众户均增收1500-2000元。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逐步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群众富足的乡村振兴路,使村民日子越过越甜。(岑秀杯 黄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