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在农业生产中用量一直很大,因为它有非常好的保叶防病效果,但是最近几年,很多种植户反映吡唑醚菌酯有抗性了,效果下降。

那么有没有什么药能够替代吡唑醚菌酯呢?

当然有,而且效果还非常好,已经得到很多农技人员的认可,它就是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了解氟唑菌酰羟胺

氟唑菌酰羟胺,是最近几年上市的新型杀菌剂,它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真菌体内线粒体的活动,使其不能为病菌提供能量,从而消灭病菌,和市面上的吡唑醚菌酯是没有交叉抗性的。

该成分于2020年正式在国内上市,目前在市场上主要流通的是单剂氟唑菌酰羟胺以及复配苯醚甲环唑的配方,登记的方向包括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花生叶斑病、马铃薯早疫病、西瓜白粉病等。

目前,氟唑菌酰羟胺在花生、果树以及蔬菜病害防治方向应用量巨大,

突出效果是使用以后,叶片浓绿不早衰,少生病。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近几年氟唑菌酰羟胺抢占了许多吡唑醚菌酯的市场,未来随着它成本的降低,极有可能成为替代吡唑醚菌酯的潜力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氟唑菌酰羟胺防治什么病?

氟唑菌酰羟是一种新型吡唑羧酰胺类杀菌剂,可以有效杀死葡萄孢菌、核盘菌、棒孢菌以及镰刀菌,主要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黄瓜白粉病、西瓜白粉病、叶斑病、褐斑病、恶苗病等病害。

1、小麦赤霉病:

在小麦刚刚开始扬花时,每亩地使用50-65ml的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兑水30kg喷洒,可视病情隔7天后继续喷洒一次,重点喷洒小麦的穗部。在小麦收获前14天不能喷洒,每季最多使用2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油菜菌核病:

在油菜刚开花时,每亩地使用50-65ml的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兑水30kg喷洒,重点喷洒油菜的茎秆部位。在油菜采收前21天不能喷洒,每季最多使用1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黄瓜白粉病:

在发现病害后,每亩地使用40-50ml的200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兑水45kg喷洒,每隔7-10天喷洒一次,一共喷洒2次,重点喷洒黄瓜叶片的正反面。在黄瓜采收前3天不能喷洒,每季最多使用2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西瓜白粉病:

发现病害后,每亩地使用40-50ml的200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兑水45kg喷洒,每隔7-10天喷洒一次,一共喷洒2次,重点喷洒西瓜叶片的正反面,在西瓜采收前14天不能喷洒,每季最多使用2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氟唑菌酰羟胺能替代吡唑醚菌酯?

1.氟唑菌酰羟胺防病范围,它在全球100多种作物上登记了30多种病害,对除细菌以及卵菌引起的病害之外,几乎所有的病害都有效。

2.这个成分里面含有亲脂基团,喷雾以后能更快的进入植物体内,被植物吸收以后形成保护膜,耐雨水冲刷能力也更强,这是其他杀菌剂所不具备的。

3.保叶功效明显,近几年在国内推广,在

花生、果树等作物生长期用上2到3遍氟唑菌酰羟胺,作物不生病,叶片浓绿不早衰,比吡唑醚菌酯的效果要强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氟唑菌酰羟胺的防治对象和作用机理

1、防治对象:

小麦、油菜、黄瓜、西瓜、玉米、大豆、花生、干豌豆、果树等。

2、作用机理:

氟唑菌酰羟胺主要通过干扰呼吸链复合体Ⅱ,来阻碍能量的合成,从而抑制病菌的生长。

3、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时,避免与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混合使用;喷洒时间应选择晴朗无风的下午;一般在作物病发前或者是发现有零散的病斑时就开始使用,每季喷洒次数最多不能超过2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氟唑菌酰羟胺怎么用效果好?

虽然氟唑菌酰羟胺是保叶防病的神器,但是也要用对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那么它该怎么用呢?

1.使用时期:

对于氟唑菌酰羟胺,目前在实际生产中得到的结论是,最好用于作物发病前或者发病初期,因为这个新成分防病效果好,但是治病效果要稍微差一些。

2.使用剂量:

根据这几年的实践经验,在花生、玉米、小麦上使用,建议每桶水使用200g/升的氟唑菌酰羟胺15ml一桶水;在蔬菜上使用,建议按照1000倍到1500倍喷雾防病;果树上面使用,建议按照2000到3000倍喷雾。

3.注意事项:

一定要注意,这个杀菌剂尽量用作预防,如果病害已经进入高发期,尽量不要单用,有些种植户就是用错了时间点,所以越打病越厉害。叶斑病严重,可以搭配苯醚甲环唑;白粉病严重可以搭配醚菌酯;灰霉病严重可以搭配咯菌腈。因为目前这个杀菌剂成本偏高,所以建议种植户尽量在病害高发期不用。

氟唑菌酰羟胺用来防治对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起抗性的病害,效果确实不错,所以在现阶段使用它来防病保叶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月再见 五月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