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程远州

5月10日,广东省首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创新示范基地在中山大学揭牌。该基地将发挥中山大学综合性学科优势,开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技术创新实验和中试,并汇聚企业资源,为孵化和培育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科技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左二)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刘棕会(右二)一同为广东省首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创新示范基地揭牌。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刘棕会在揭牌仪式上介绍:“作为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中山大学在海洋渔业领域有着雄厚的科研实力、一流的学科建设和丰富的实践经验。2023年以来,中山大学积极响应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号召,在海水育种、水产疫病、养殖装备、灾害预警、生态环境监测等全产业链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在揭牌仪式上表达了对该基地建设的期望:“使其成为孵化器及发动机,重点围绕水产育种、健康养殖、海工装备、生态监测、灾害预警等海洋牧场相关产业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

“示范基地聚焦多学科优势资源,构建科产教融合育人体系,为海洋科技与经济领域,培养一批高水平人才,服务海洋强国重大战略需求。”高松表示,希望示范基地积极对接广东沿海地市发展需求,加强政—校—企合作,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当天,广东省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也一同揭牌。该项目将主要依托中山大学建设的南方海洋实验室,围绕广东省现代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和海水养殖种质资源保藏与利用需求,建设规模化、自动化、规范化的广东省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中山大学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在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方面频频有大动作。“十三五”以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建设20个整建制学院,围绕着“水、土、气、生”系统打造海洋学科群;在深圳校区布局工科学科群,支撑空天通信、智能装备等海洋技术装备;汇聚大海洋领域10大学科,师生规模超5000人;倾力打造 “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船、“珠海云”号智能无人母船等海洋科考利器,多学科交叉融合支撑海洋学科建设,全面支撑海洋强国、强省战略需求。

中大积极投身服务广东省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合作培育了石斑鱼3个新品种,开展了海洋牧场适养品种的筛选,在海威养殖平台进行养殖示范;今年3月,中山大学还与台山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建优势种业与智慧养殖联合研发中心。由南方海洋实验室牵头自主研发设计的、国内首台配备可自主升降折叠网箱的新型数字智能化深海养殖平台“珠海琴”设计已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并启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