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国粹中医王友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取效关键,是补气养血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优势明显受欢迎。中国中医药内科难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国粹中医院心脑血管专家王友斌主任,熟悉心脑血管疾病病因病机,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有独到见解,认为:血载气而营运脉中,气推血而达四肢百骸。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取效关键是补气养血,通过补气养血来解决气血阴阳亏虚和痰浊淤血内停问题,实现临床治疗目标。

王友斌主任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在全面继承中医名师、杏林名宿学术经验的基础上,长期据典辨析,疑病索解,俯身临床,总结临床,升华临床,通过悟书中之道、病中之谜、中医之精义,在中医常见病、疑难病治疗上,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擅于遣方用药,在方药配伍上达到了执简御繁、纲举目张之境界,受到同行肯定和患者信赖。

王友斌主任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深入研究,对心脑血管病因病机有独到把握,认为脏腑阴阳失衡(阳偏胜、阳偏衰、阴偏胜、阴偏衰)是心脑血管疾病关键病机。

因为阴阳失衡使机体正气亏虚,诸如肾阳虚或肾阳虚,以及脾虚等等。王友斌主任提醒说,肾者先天之本也,肾阳虚者必不能鼓动五脏之阳,而心阳不振,则易使血脉失于温煦而致气血凝滞;肾阴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致使心阴内耗,脉道失润。心阴亏虚易致心火偏旺,灼津成痰,使痰浊内生,痹阻脉络。再者肾精亏虚可致脑髓失充,神机失控,神明失养,均可引发心脑之脉痹阻不通,使心脑失养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又因肝肾同源,肾阴虚可引发肝阴虚,肝阴虚不能制阳,可使肝风内动,痰浊淤血上扰而发为脑血管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脾虚则会导致脾失健运,生化失常,使气血虚弱,脏腑失养。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虚则脉络失调,致使心脑失养、功能紊乱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脾虚导致的另一个结果是痰瘀。脾气亏虚可致津液不能够正常运化,从而使津液聚而成痰。痰瘀无论停留于机体何处,均可导致脉络痹阻,使脏腑气血供应受阻,造成并加剧对脏腑功能的损害。因为心脑生理活动全赖气血濡养,一旦气血供应受阻,就容易发生各种病变。心脑首当其冲,容易受其侵害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一旦血脉痹阻致使气血完全阻塞不通,此时就会引发心脑器官缺血性坏死:在心,表现为胸疼彻背、背痛彻心的胸痹;在脑,则表现为口眼歪斜、言语不利、肢体麻痹不仁等。可见痰瘀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形成的关键,更是心脑血管疾病形成的重要临床标志,是中医临床诊断心脑血管疾病及其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正常情况下,血载气而营运脉中,气推血达四肢百骸。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血也行,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王友斌主任总结说,“气不足则血运迟缓,气滞血瘀、气血失调易致心脑血管供血障碍,而供血障碍则是心脑血管病变关键所在。可见脏腑阴阳失衡导致的气血失调、供血障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深刻把握心脑血管病因病机的基础上,王友斌主任提出: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取效关键,是补气养血。在临床上通过疏通经脉瘀滞、调理气血使其通畅,来解决气滞、血瘀、寒凝、痰浊的问题,最终实现从纠正本虚来实现人体阴阳平衡之目的。该疗法能解决气血阴阳亏虚这个本,还能治疗痰浊淤血内停治这个标,标本兼治,深受心脑血管患者信赖与欢迎。

【名医档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友斌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药内科难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实践教学指导老师

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会员

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

著名结石专家王长根亲传弟子

医生简介:

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期间师从我国著名肝胆肾结石专家王长根先生,在其悉心指导和帮助下,临床水平获得很大的提高,逐步形成了对结石症的诊断、治疗、调理、复发预防等方面的独到见解。曾多次完成省市相关科研工作,并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专刊发表医学论文十篇。是荆楚名医,深受患者爱戴!

擅长调治:

擅长运用中医辩证治疗结节及内科疑难杂症,如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等;对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梗塞、脑出血、中风偏瘫、老年痴呆、脑萎缩、头痛头晕、心肌梗塞、心绞痛、早搏、房颤、心肌缺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对复杂性肝胆疾病,如胆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复发性结石、肾结石,尿结石、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脂肪肝、肝囊肿、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肺癌、乳腺癌等良恶性肿瘤疾病均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同时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也经验颇丰,如咳嗽、腹胀、泄泻、便秘、痤疮、痛风、风湿、疼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