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琪路董萌菏泽报道

5月13日凌晨,菏泽市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菏泽南站前的泥地面变成沥青路,以应对全国各地的游客和网红打卡直播。早已荒废多年的菏泽南站之所以能焕发新生,得益于“树哥”郭有才。

5月初,郭有才凭借一首《诺言》出圈,此前他的直播一直不温不火。普通人郭有才凭什么带火一座城?这一切早有迹可循。

早期网红大衣哥,至今还是菏泽的流量代表;一句曹县“666”让这个小城成了宇宙中心;今年春节曹县汉服以马面裙为代表走向世界,更不用说作为中国牡丹之都,菏泽还有大量杂技演员通过央视惊艳世界……在新京报发布的“网红城市”潜力榜50强中,菏泽上榜。

论网红基因,菏泽是有底气的。

质朴实在坚守多年的郭有才走红,恰如被流量偏爱的“有才”菏泽,其热度并非偶然,而是厚积薄发后如熊熊烈火,全面燃烧在多个领域。(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爆料电话:0531-85193656;邮箱:405617016@qq.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有才

流量下的菏泽速度

25岁的“菏泽树哥”郭有才因一首《诺言》唱火了菏泽,也唱火了停运多年的菏泽南站,令其再现昔日的热闹与繁华。

5月12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菏泽南站,周边路段车辆排起长队,广场上人声鼎沸,聚集了许多前来打卡的市民游客。

每走几步,就有人拿着设备直播,如今的南站广场变成一个大型直播基地,唱歌、跳舞、诗歌朗诵……花样众多。不仅有当地市民,郭有才带来的流量也吸引了很多外地网红直播团队来到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菏泽南站变大型直播基地

河南驻马店的小马和团队成员几天前来到菏泽南站,“每天早上5点开始直播,10点有才老师的直播开始,我们就下播。”小马称,每天的直播流量比之前在河南时有所提升,“虽然人多,但直播信号挺稳定的。”

菏泽南站火了之后,为了保障信号畅通,菏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迅速响应,直接将信号车开到南站,并在现场增设了网络基站,确保游客市民流畅地进行网络活动。

当地文旅部门成立志愿服务队,每天大约150人在现场服务,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系列贴心的服务:“簪花小哥”为游客们免费送水,免费为游客的手机充电,提供道路指引,帮助游客快速找到打卡目的地。志愿者们还现场赠送菏泽的特产牡丹,让游客们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和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人员提供志愿服务

南站广场上随处可见身着制服的城管工作人员。菏泽牡丹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督查中队副中队长晁钰腾告诉记者,自菏泽南站火出圈后,工作人员每天早上5点来到南站维护秩序和环境卫生,“我们为大家提供良好的环境,把菏泽人的热情和淳朴传播出去。”

一系列操作不仅让菏泽南站充满温暖和活力,还受到网友们的称赞,“果然是好客山东,名不虚传”。

除了菏泽温度,菏泽速度也因这次爆火展现。5月13日,记者再次来到南站广场时,发现泥地面已经变成了沥青路,菏泽市政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为提升菏泽南站的环境设施,沥青路为连夜铺设。

流量下的菏泽温度和速度,无疑让这座城市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发展潜力。

优沃的网红土壤

郭有才带火菏泽南站,是菏泽第一次出现“现象级”流量事件吗?其实不然。

前有“大衣哥”,后有郭有才。草根的走红,背后是普通人的自娱自乐,也是贴近生活的淳朴情怀。没有过多的修饰,纯粹表达情感的方式,接地气的特质,构成菏泽优渥的网红土壤。

在这片土地上,才华横溢的人才如繁星。年轻的90后刘晓白,他以一支画笔为媒介,巧妙地将乡村中看似普通的旧砖墙转变为一幅幅令人惊叹的艺术景观;杂技演员李晓蕊,她凭借精湛的技艺和坚韧的毅力,在央视大舞台上展示了菏泽杂技的独特魅力;汉服文化推广者姚驰行,在央视《开门大吉》的舞台上,身着精美的汉服,向全国观众推介菏泽深厚的汉服文化底蕴。

早前,一句“曹县666”让菏泽曹县火遍全国,进而被挖出更多亮眼成绩:90%的日本棺材来自山东曹县。2024年一季度,马面裙销售额达到8.87亿元。

菏泽牡丹甲天下,曹州牡丹园每到盛开季节,便会迎来全国各地的游客。“诚邀全国各地的朋友们,来菏泽、赏牡丹……”在今年的牡丹文旅高峰期到来之前,菏泽市文旅局局长杨东波亲自来到菏泽东站出站口等游客首度接触菏泽的区域,向来菏游客送上鲜花和旅游地图。各大平台的热榜热搜,关于菏泽牡丹的热度超45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州牡丹园

菏泽是懂流量的。2024年簪花大火,而牡丹版簪花更是狠狠抓住了这波流量,让拍一套簪花写真,成为新风尚。巨野工笔牡丹画、鄄城鲁锦等文创产品越来越火,也在全国掀起一阵文创浪潮。菏泽相继开展多场专场直播,将流量引入各大产业。

同时,借助直播流量,菏泽注重培养优秀电商人才,以曹县为例,将近35万人在从事电商及相关产业,且从业人员大多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这意味着,菏泽有一批懂网络、懂传播的人。

“流量”变“留量”

被唱火的菏泽南站,到底带来了什么?

在广场周围,许多店铺门前排起了长队。“生意好了。”一小吃商贩告诉记者,“网红效应带来了人流量”,以前顾客以学生和过路的上班族为主,如今来的都是外地游客。

“唱火了南站,也唱火了菏泽。”一司机师傅称,有人气了,眼下的菏泽又热闹起来。

菏泽南站随处可见“免费提供食宿”的标语,菏泽人用实际行动展示“好客山东 好客菏泽”的特质,将朴实真诚最打动人的一面展示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郭有才的爆火在五月初,正值牡丹花盛放期。菏泽在服务好全国游客的同时,也在借势宣传当地的文化和特色。

菏泽市牡丹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王宏生表示,下一步将根据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保障工作,对直播人群进行正能量引导,让游客和广大网友看到积极向上、热情友爱的和谐形象。

有了“流量”,如何将其变为“留量”,近年来,菏泽在这方面没少下功夫。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高速公路里程的翻番和“县县通高速”,洙水河、新万福河航道顺利通航,牡丹机场和鲁南高铁建成投运……这些操作打破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也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统计,“五一”假期期间,菏泽市的客运量达到198.36万人次,其中民航方面牡丹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达到1.3万人次,同比增长4.8%。曹州牡丹园、中国牡丹园等景区再现再迎花海人潮景观,旅游消费明显增长。

流量来了,上门迎接。年轻人注重体验、追求个性化和独特性,菏泽文旅局通过车站送花、推广汉服马面裙、机关大院免费停车、外地车辆纠违不罚等“花式”宠客行为,以及开通“花样菏泽”专列和鼓励菏泽籍大学生自发宣传家乡等,不仅吸引大量游客,也提高菏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赢得年轻游客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县汉服

一朵花带火一座城、曹县汉服火速发展……近年来,菏泽经济水平持续增长,在山东省告别“倒数”步入中上游,这其中少不了特色产业的强力支撑。

2023年,菏泽牡丹、芍药鲜切花年销量突破1.1亿枝,成为全国栽培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芍药鲜切花生产基地,“中国牡丹之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年初,国潮风出圈,以马面裙为代表的曹县汉服产业接住流量,把“网红”曹县带向汉服经济的“产业红”。在打通内外双循环的同时,形成产销设计于一体的“曹县模式”,并带动物流等相关产业迅速发展,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而此番菏泽再度出圈,流量加持下,能否再次带动经济发展,将新一波“流量”变为“留量”,菏泽从上到下都在努力。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