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传承瑰宝,在书法课中如何传承美育教学,是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美育之责,中国书法承担着传承美育的使命和担当。本文作者从课堂教学实际经验中的预授、新授、习作、创作等四个环节阐述了用不同的方法渗透审美教育。每个环节囊获了多年教学实践的积累,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启迪更多师生在书法课中重视美育、弘扬传统美德,塑造德才兼备的学生,提高教师生活质量。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提高自我审美情趣,加强审美教育研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充实课堂,为学生服务,为社会主义教育服务。利用书法课堂培养学生美的情趣,为孩子的艺术人生奠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往今来,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未停止,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美好的追求目标也越来越高。美育教学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育能陶冶情操,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美育的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美育教学思想更是博大精深。儒家思想就是人生艺术化与审美伦理化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美育教学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一、什么是美育,以及古代中国对美育的认知

通常人们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这就小看了美育。今天的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李苦禅先生曾说过:“中国文明最高尚者不在画,画之上有书法,书法之上有诗词,诗词之上有音乐,音乐之上有中国先圣的哲理。那是老庄、禅、易、儒。固尚欲画高,当有以上四重之修养才能高。了无中国文明自尊心者与此无缘,勿与论者。”他深刻阐述了中国艺术脉脉相通,集大成者亦为高尚美德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孟頫《洛神赋》

美育实践和美育意识,古已有之。孔子把教育从国家政治生活中独立出来,创立了古代教育体系。他以“六艺”——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乐,实际上就是专门的美育课。孔子结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部类发挥了他的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础,并在一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中国的美育传统。

二、中国书法承担的使命

曾有人风趣的说,生活和工作就像书法。生活中你可以写狂草,只要不犯法,可以随意挥洒,懂你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去猜吧;工作中你却只能写楷书,至少要写行书,横竖撇捺要交代清楚。尽兴挥洒,不懂的人多了,你就有麻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记录了中国历史,对于经典的传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今人学书法不仅要习字,更要传承其精神内涵,传承美育思想,这也是书法承担的重要使命。

三、书法课堂教学渗透美育

书法之美丰富多彩,在平时的书法教育中,应循序渐进,潜移默化。那么,如何从书法教学中去挖掘审美因素、渗透美育呢?我们正在小学中高年级书法教学中不断实践着。

(一)预授环节——感悟传统美德

中华五千年文明一直延续至今,传统美德如何传承,每个学科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宣传。在书法课上我设计课前三至五分钟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环节。让学生感悟传统美德。既有王冕学画、羲之练字、冲之好学、凿壁偷光等学习立志的故事,也有屈原明志、宋濂守信、郑国学理等育人典故。这个环节非常吸引孩子们,他们在寓教于乐中直观感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龙版《兰亭序》

(二)新授环节——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蕴藏着精妙的审美情趣。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书法之所以具有美感,是因为它的形象,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

书法课上,我重视书法历史和名家名作介绍与宣传,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字体欣赏。从欣赏大、小篆,汉隶、魏碑、晋帖、唐楷、宋行等各种字体,让学生对中国书体的演变有个初步的了解,对真草隶篆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书法常识,又能唤起中国人自豪感,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悟名家名作魅力。字如其人,书法家品格或方正,或刚烈,或敦厚,或豁达,或执着,或刻苦,或率真,都能在他们的字中有所展示,而他们的故事更具感染力。我经常把名家的作品和他们的事迹一起拿来赏析,使学生在感受书法的运笔之妙、结构之巧、章法之美时,走进名家。例如《兰亭序》和王羲之练字的故事;《黄州寒食帖》和苏轼豁达挫折的一生;《满江红》和岳飞传奇经历;《去国帖》和辛弃疾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志;《洛神赋》和赵孟頫的书法精深造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轼《黄州寒食帖》

(三)习作环节——历练美的表现能力

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更具有十分鲜明的育人作用。汉字书写要用虔诚专注的心一笔一划的临摹或书写。在书写中感悟汉字的美、书法的魅力。要用心观察书帖和范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观察字的整体。一个字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它的整体结构,一幅作品的好坏同样也先在于它的章法布局。因此,要培养学生整体的观察能力。如一个字的整体形态如何?一个字中哪一笔是主笔?字与字之间的笔势连接等等,这样更有利学生的书法学习。

2.观察字的局部。局部是整体构成的基础,要使学生知道在每一笔的下笔之前,要注意观察以下五点:长短、粗细、角度、位置和笔画间的承接关系。

3.观察字的笔意。书法艺术之所以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除了章法的美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意境之美,这也是书法审美的更高层次。这种由形象的思维飞跃到意象的创造,正是古今书法家在自然造化中悟出真谛的结果。而“笔意”也更能代表书法家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在引导学生观察作品时有意识地由浅入深进行引导,使学生最终能领悟到书法这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

4.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互相欣赏同学的作品,不仅能清楚地看到别人的优点,通过对照,使自己学有目标、学有竞争,同时也能检验欣赏教学的成效,看自己是否能将欣赏教学所得转化为自己的赏析能力。

(四)创作环节——注重章法规矩之美

赵壹说过“书之好丑,在心在手”。写字要胸有成竹、平心静气、双脚放平、正确握笔、适量蘸墨、缓慢书写。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指执笔法是指拇指食指捏住笔,中指内钩四指顶;五指托住帮四指,动作协调来动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笔画要点: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要有运笔过程。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根据需要写成悬针竖或垂露竖。撇一般要收敛,捺要舒展,根据需要也可以写成反捺。

4.针对每个偏旁部首都有规矩与要求,不能自由发挥和任意创作。例如“女”字作为偏旁时变化就非常大,但是规矩严格。左偏旁时折大于90度,形体窄长;做底时折成90度,上窄下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法之美,美在点画,美在结构,美在章法,美在意境。一幅好的作品给人精神上的享受,让人百看不厌,有回味无穷之意,才是最美的书法,最美的艺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书法章法和社会契约同样重要,书写和做人是一个道理。

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它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它可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它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培养学生美的情趣,为孩子的艺术人生奠基,是书法课堂的终极目标,是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方面。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提高自我审美情趣,加强审美教育研究,立足传统文化、立足课堂,为学生服务,为社会主义教育服务。

作者:刘启生

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南口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