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好我是梁良公子,今天这篇是我2024年写的第16篇原创影评,关注我,一起学习成长。

《双面胶》中,上海女人胡丽娟幸好有个哥哥,不然她父母的晚景更凄凉。

奇怪的是,导演给胡丽娟的哥哥的镜头很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出场就是个性格很好的人,很像丽娟的爸爸,于是我有点理解,为什么胡丽娟会故意不选上海男人当伴侣了。

1、胡丽娟的父亲很勤快,但不够有男子汉气概

胡丽娟的父亲能烧一手好菜,很勤快,但女儿胡丽娟,偏偏喜欢有大男人主义的李亚平。

这反映出一种社会现象,即男性的价值,往往与其经济能力挂钩,而非家务劳动。

在李亚平的家乡,大男人主义盛行,他讲过一个笑话:老家有人串门,女主人因为老公外出未归,直接回拒门外的客人:“家里没人了。”

胡丽娟一边听得大笑,一边指使老公干家务活,她婆婆不愿意让李亚平做家务,对她便有意见了。

其实丽娟的父母,结婚几十年都十分恩爱,但是在胡丽娟看来,她的爸爸不够有男子汉气概。

有的女人择偶是以父亲为榜样,有的却是要找和父亲不一样的男人类型,这个真的是无法勉强的,这也是胡丽娟的母亲,阻止不了她下嫁给李亚平的原因。

2、李亚平的勤快,婆婆心疼,必然挑拨

其实李亚平如果不是特别有心机,观众感觉不会那么可怕。全剧看下来,你会发现,李亚平的心机其实是遗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丽娟的婆婆,她是很懂得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所以胡丽娟一生气就疯狂说狠话,却不是婆婆的对手。

丽娟妈心疼女儿当上报纸编辑,工作体面,不舍得她在家还得做家务,就把她的自理能力养废了。在丽娟妈看来,家务就是得女婿做。

公公婆婆未来上海之前,胡丽娟度过了很快乐的一段时光,李亚平做饭好吃,他也不会埋怨胡丽娟一周才收拾一次屋子,对于胡丽娟平时买东西的败家行为,他也不会说三道四,对老婆很是尊重。

可婆婆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她想不通,儿子儿媳都有工作,房子的首付他们李家出得少,但不是完全不出。李亚平每个月挣的钱是胡丽娟的两倍还不止,还负担着房贷和其他开销,凭什么胡丽娟可以什么活都不干?

而现实就是,婆婆心疼儿子,在家抢着干了很多活。胡丽娟虽然高兴,但那也不是感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做家务不能换算成钱币,导致越做家务越没地位,没人珍惜你的劳动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丽娟妈妄想着家里的首付出大头,就让胡丽娟一辈子被女婿供着,什么家务活都不用干,这种做法,其实是害了女儿。但凡丽娟自己生活能自理,而不是下班后躲出去跳舞,小家庭也不会被公公婆婆占得理直气壮。

而李亚平妈这种只干活,不舍得吃饭的做法,更令人窒息。自己吃苦还想拉着家里的儿媳妇吃苦,心胸太狭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身他们两家人的性格和习惯相差甚远,又都喜欢掺和子女的事,造就了奇葩的相处方式,在我看来都是很扭曲的。

家务劳动在现代社会中,往往被视为无形的、不被货币衡量的劳动。

家务虽然对每个家庭都至关重要,但却没有直接的经济回报,因此容易被忽视或低估。

丽娟爸干了一辈子家务,丽娟看在眼里也觉得理所应当,她遇到家里没人做饭时就吃方便面。

李亚平骨子里根本不喜欢侍候老婆,一旦做一桌好菜,冲杯咖啡,接送下班,送送花,烛光晚餐,就必定有所要求,比如怂恿丽娟家去融资,结果损失好多钱。比如算好老婆的安全期,好骗胡丽娟生个娃,将两人的利益深度捆绑。

《双面胶》这部作品真的很好,以其对家庭伦理的深刻剖析,揭示了婚姻中的种种矛盾与冲突。

做家务的人,不是不值钱,他们对家庭的付出都是沉默而巨大的!家务活也不是男人或女人单独一方的,妄想自己做一辈子甩手掌柜的胡丽娟,和一认真做家务就必然要有好处的李亚平,能走得长远才是怪事。

所以,共同承担家务活,才是对双方有利的生活方式,既不让爱人太累,又让对方与你有相同的体会,能真心实意地肯定你的付出。

梁良公子:市作协作家,区作协作家。有作品刊登于杂志《思维与智慧》《铁山》,也有作品登于《南方工报》《江苏工人报》《邵阳晚报》《太行晚报》《湛江晚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