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升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在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由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青团成都市委联合主办,四川地震台、四川省地震应急服务中心、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地震监测中心站、金牛区应急管理局协办,成都-壹基金青少年与未来防灾体验馆、成都市青少年宫少工委、成都市红领巾防灾安全学院共同承办的“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全国防灾减灾日特别活动,于5月12日在成都-壹基金青少年与未来防灾体验馆温暖举办。活动分为上午场和下午场,280余名青少年及公众代表参加此次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成都市青少年宫与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地震监测中心站进行了共建研学教育基地签约授牌仪式;成都市青少年宫为特聘专家颁发聘书,诚邀防震减灾科普专家通过讲座向公众传达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红领巾防灾安全学院的少先队代表声情并茂地朗诵防灾减灾主题诗歌,向为防灾减灾事业作出贡献的专家们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午场的参观互动环节,青少年及家长在安全专家及体验馆安全导师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地震预警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地震监测设备和防震减灾主题美术作品展。在参观防震减灾主题美术作品展时,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青少年们切身感受到了艺术教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所产生的震憾与力量!活动还通过地震专家的现场展示,让大家认识了解了多种地震专业救援设备。在体验完“短周期地震计”设备后,青少年们纷纷表示,通过专家的专业讲解和亲身体验,清楚地了解到了设备记录地震波的原理和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午场活动以沉浸式互动体验内容为主,青少年及家长在体验馆安全导师及小小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启一段兼具趣味性和科学性的旅程,在实景模拟场景中,开展地震逃生体验,学习地质灾害知识,掌握应急逃生技能。孩子们在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中掌握了防灾减灾安全知识和技能,深刻认识到了科学防灾的重要性。

参加活动的家长李先生表示:“此次特别活动让我们了解到在防灾应急工作中,自己既是救护的对象,亦是自救、救人的主体。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处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居民,能否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运用所掌握的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未雨绸缪早当先,居安思危谋长远。活动的成功举办,为进一步推进青少年安全教育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同时,活动也是对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有力响应,更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具体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及金牛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借鉴国内外防灾减灾教育场馆的经验,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与成都市青少年宫合作共建了成都-壹基金青少年与未来防灾体验馆。

该馆是以体验式减灾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场馆,内容包括地震、火灾、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日常安全等主题,通过有趣、身临其境的体验,激发青少年认识和预防灾害的兴趣,提高面对灾害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学习灾害应对的知识和技能。防灾馆同时还具有减灾教育人才培训、课程研发、示范推广等功能,也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风险治理创新项目成都基地,致力于携手共同推动青少年与公众防灾减灾安全教育体验及倡导。

西南地区是我国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针对该区域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活动必要且迫切。如何才能通过重建提升雅安灾区及龙门山断裂带居民整体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呢?国际经验表明,应该从防灾减灾教育抓起,应该从儿童的教育开始,通过儿童带动家庭,通过家庭辐射社会,才能更好地普及和推广防灾减灾的知识、技能和文化。建立青少年与未来防灾体验馆,借鉴了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在大灾重建中的经验,是一项立足当下并面向未来的项目。成都紧靠龙门山断裂带并且是西南的交通、社会和经济的枢纽城市,可有效辐射整个断裂带上的儿童及家庭,对研究和推广减灾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综合各方专家意见后经与政府协商沟通,最终确定选址成都,这是立足成都面向西部,服务当下着眼长远的综合考量。

该项目作为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商务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联合壹基金等多方联合发起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风险治理创新项目成都基地”,致力于提高中国风险治理和韧性能力建设领域的信息、技术与公共资源的交流互动。

该馆在规划和设计上具有与国内其他同类场馆以静态参观为主的功能完全不一样的鲜明特色,更符合青少年学习的特色:一是注重基于提高青少年生存能力的灾害体验。以灾后地震街区、学校、家庭等实景模拟,旨在提取人类与灾害共生共存的经验与智慧,增强与日常生活的相连和融入,身临其境地参与式学习实际遭遇灾害和危险时所需的知识、技能,并提升其自主判断和行动的能力。二是强调个体体验、团队协作。场馆既有个体体验的项目,又有团队协作的活动,通过竞争性和水平等级测试的设置,既增强了体验者的互动感,又提升体验者的协作能力和互助意识。三是能激发学习动力的灾害教育场所。青少年能够了解自然灾害和日常风险,并通过有挑战性的任务和多感官的体验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