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短短一周时间之内,这场兴起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反以运动,已经席卷了50多所高校。这些学生的诉求很简单,就是要求以色列停止进攻加沙、停止屠杀巴勒斯坦平民、切断与以色列企业的资金往来。

面对义愤填膺的大学生群体,美国政府却把事情想简单了,迅速给学生们扣上“反犹主义”的帽子,并要求警方介入对手无寸铁的师生进行粗暴镇压,导致近千名师生被逮捕,甚至爆发了小范围冲突。但这一举动,却激起了大学生群体的怒火,开始有更多人站出来声援哥大学生和巴勒斯坦,局势失控程度远超美国政府预期。

更糟糕的是,这场学生运动已经呈现燎原之势,蔓延到了西欧。

在德国东部莱比锡大学,有学生占领了一座演讲厅,并挥舞写有“因反对种族灭绝而占领大学”的标语,抗议群体从内部封锁演讲厅大门,校园里也满是搭起的帐篷。此外,柏林自由大学校园也出现了抗议营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柏林自由大学学生建立抗议阵地】

而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学,学生们手持照明弹抗议,并与警方发生了暴力冲突,有160名学生被逮捕。在法国巴黎,警方曾两度进入享负盛名的巴黎政治学院干预,驱散抗议学生。同时,还有意大利、瑞士、奥地利等地的大学也是同样的情况,而且还在向更多的地方蔓延。

这样一来,美国将面临着三重压力,一方面是美国大学生群体、另一方面是以色列,以及来自欧洲盟友的施压。

而同样的情况,在历史上不是没有出现过。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群体团结一心,反对美国介入越南战争,因为这场战争毫无正义性可言。而当时的德国,正处于一个动荡混乱的时刻,德国大学生眼看美国学生被镇压,也加入了反对越南战争的抗议活动中,并形成了广泛的团结,除了学生以外,还有很多大学教授和知识分子也参与进来,为学生们提供政治指导。

最终,德国政府取消了《德国协调议定书》,减少了对市民的监听和监视,并调整了对越南战争的立场,采取了更加中立的态度。总的来说,德国的这场学生运动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却激发了人们的抗争意识,这一影响在之后的女权运动、环境运动中得到了延续。

【1968年德国大学生反越战】

而自俄乌冲突爆发以后,德国可以说是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不仅失去了廉价的能源供应,还成了援乌武器的冤大头,此外国内经济也陷入了停滞,导致了德国国内民粹主义的崛起,极右翼政支持率飙升。在这种背景下,德国根本无力承担大规模学生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一定会转而对美国施压

而对于拜登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着美国精心打造的“软实力”,彻底身败名裂了。

长期以来,美国利用其经济实力对其他国家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通过制裁、关税威胁等手段,迫使其他他国家在某些政治、经济议题上顺从美国利益,给世界造成了动荡,早已引起了众怒。

而为了能争取到全球南方国家的支持,美国一直用其倡导的民主、人权和自由市场的理念包装自己,也是其软实力的一部分。通过外交政策、国际援助和国际组织,美国推广这些价值观,希望在全球南方国家中建立更多基于共同价值观的伙伴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大学生与美国警方爆发激烈冲突】

这里的全球南方国家,并不特指地球的南半球全球南方国家,而是一个涵盖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社会经济政治概念。这个术语常用来替代过去的“第三世界”称呼,具有较少的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色彩。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也确定是全球南方国家中的一员。

而随着中国和俄罗斯在全球南方国家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美国寻求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以作为一种战略平衡。通过提供援助、投资、技术和安全合作,美国希望能够使这些国家更倾向于与美国而非其全球竞争对手建立紧密关系

但现在,美国在对待俄罗斯和以色列的问题上,却采取了“赤裸裸”的双重标准,光明正大地包庇以色列,甚至连盟友都站在其对立面上,又怎么能赢得其他国家的信任呢?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美国继续支持以色列,不仅会让中东的抵抗之弧更加凝聚在一起,还会在全球南方国家中身败名裂,甚至失去盟友的支持,霸权地位已经岌岌可危。而以色列却还不以为然,继续进攻拉法。考虑到今年的美国大选,拜登会在多大程度上继续为以色列背书,得画个问号了。

总之,美国左翼力量已经站起来了,他们挥舞着巴勒斯坦的旗帜一呼百应,将正义的声音传到了整个西方。而历史已经证明,如果美国总统持续站在全球正义的对立面,必然会被本国人民轰下台。所以,以色列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千千万万已经觉醒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