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中国确定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开始,中东地区就无可避免的成为了中国未来很长时间的战略经略区。这一次的巴以冲突明显给原本逐渐走向和平的中东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反响。而在最近,短短24个小时内,中东连续传出2条大消息,局势的恶化难以避免,对中国恐怕也将有深远影响。

我们先来说说大消息的事情。第一个大消息,根据《环球网》报道,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在会议上,各国联合达成一致,共同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为,并着手准备记录这段时间以色列的所有罪行,然后就是准备强行破解以色列对加沙的围困,向加沙人民运送物资和药物。

这个事情直观来看,是中国促成中东和解以来,中东各国第一次携手针对实际事务的处理。很大程度上来说,这是中国的努力逐渐“开花结果”。尽管在一些报道中,也可以看到中东“十八路诸侯”们依旧是各怀心思,但依旧可以看出一个崭新的新兴多极势力正在成长。这也符合中国现阶段的战略需求,就是主动推动全球多极化的趋势,对抗美国霸权体系。

第二个大消息,同样是《环球网》的消息,在舆论形象全方面崩溃之后,以色列似乎也感受到了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然而这样的压力并没有阻止巴以冲突的缓和,反而是让以色列逐渐走向疯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以色列时报》的说法,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政府组织的联合发布会上,公开威胁,以色列不会因为国际社会的要求放缓脚步,会继续推动军事行动,并彻底消灭巴勒斯坦的抵抗运动。而在必要的时候,以色列会坚定的与世界对抗。

坦率的说,“与世为敌”这种话,在小说里、电影里见的不少,可真放到现实里,尤其还是一个国家领导人,说出这种话,多少觉得有些荒唐。这已经不是“自大”可以形容的了。

很明显,一方在组织所有可以动用的力量,一方在狂妄的觉得自己能够对抗全世界,中东注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掀起一场腥风血雨。而对中国来说,这片经略区的动荡,显然会对我们的战略安排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

这个事情不论最终结果如何,归根结底,是加速了原本分裂的中东阿拉伯、伊斯兰各国的团结。短期来说,中国得到了一个多极化力量的帮助,对我们破解美国霸权,起到了巨大的助力。但团结之后的中东,对中国其实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负面的一面。

好的方面很多,譬如等待挖掘的市场需求和前景,稳固中国打通亚欧大陆两端,构建更庞大的陆上贸易网络,将世界主流从海权时代,重新回归陆权时代。但负面也同样不少,因为地处亚欧大陆的中间,如果局势发生变化,或者东西方的力量发生改变,中东国家同样可能有坐地起价、待价而沽的可能性。甚至出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充当“山大王”收取“过路费”的行为。要如何“用好”这个团结之后的中东,防止出现“白眼狼”,恐怕会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面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