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2日,媒体报道称:一老人在华中科技大学的爱因斯坦雕像上,涂鸦了“大骗子”“世纪罪人”的字样。学校工作人员称,已予以清理。老人用袋子装的涂料,保安也没注意到。老人现已被移交派出所云云。

作为一位举世皆知的划时代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的画像、雕塑等宣传品,在中国的校园里,可以说随处可见——但是,何以进入21世纪已20余年,还有人跑到知名的科技大学校园里,干出如此反智、甚至是弱智的事呢?

有人评论称:如今,“反智主义”又开始死灰复燃了!——其实,在人类历史上,哪怕时至今日,反智主义之风不仅在中国,可以说在全世界都一直存在,只是程度和影响的深浅而已,特别是借助网络的发达,如今的反智主义言行,更为凸显了而已。

但是,这真的只是“反智主义”死灰复燃,或是死而不僵的表现这么简单吗?

不得不说,有些网友所言的“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不只是戏谑之语,也并非完全捕风捉影。

这次在中国重要的科技大学——华中科大的校园里,发生的这起反智化、弱智化事件,其中的一大重要看点,就是这位违法涂鸦者,是个老人,并非年轻人,特别不是该校的大学生;且从报道中看,此人是骗过保安进校,其是该校教职工的可能性也极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说明了我们的大学,应该还是守住了科学的底线,还没有让反智主义之风,漫延到我们的知识阶层和教育领域。

这位老人的身份,目前虽不太了解,但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一下:既然是一位老人,亦非大学人员,其更大可能是经过了上个世纪特殊年代的人,这也是为何,不少网友引用了“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之原因。

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大部分是文化程度不高,首先在科学启蒙上,受到的教育较少,因此,这一批国人,是“反智主义”的传销式营销中,最容易拉住并洗脑的群体。

当然,在反智主义群体中,也同样有着不少的年轻人,这又是为何呢?

不妨看一组数字:截至2020年底,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占比为12.5%,大专占比为11.1%,高中占比为25.3%,初中及以下占比为51.1%。

可以这么说吧:误入反智主义迷途不知返的群体,主要就来自于这51.1%的部分——据称,这些人也大多聚集在门槛较低的网络社交平台上,比如某条、某音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一个很典型、流传极广,且信众较多的“反智主义”之“阴谋论”例子:

近日,中国“嫦娥六号”登月成功,因裴总工程师在CCTV直播间的那半句话:“没找到那个阿波罗盆地的那个……那个”,便让很多国人“高潮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