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柯

央行刚刚公布的货币数据让人感到意外,不仅4月份的新增社融自2005年11月来首次转负,而且代表着全社会可投资额度的狭义货币总量M1也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M1负增长预示着社会投资不足,而投资意愿的下降与有效需求不足有很大关系。

很多人关注货币数据中的广义货币总量M2,其实这一数据比较宏观,而且也无法具象经济运行的细节。M2的增速和总量未必体现在具体流通上,以前沉淀M2的主要是房地产和地方债,而M1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限定在人们接受的充当交易媒介的资产。简单地说,M1就是现金资产加上活期存款数据。虽然有解释说,M1负增长是因为现在现金用得少了,人们的消费和社会投资都用网络支付电子货币,其实这也无法完全解释M1的负增长,因为即便是网络支付,也是可即时变现的“活钱”,也就是M1覆盖的范畴。

因此,M1的负增长最能体现社会投资的冷暖。在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社会有效投资乏力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应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特别是有针对性的重大项目投资,以引导和提振社会投资。

在央行的货币数据公布后不久,有关部门迅速公布了今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据悉,今年我国将发行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根据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包括20年期、30年期、50年期,都是按半年付息,其中30年期最先在5月17日发行。这个时点公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其用意是比较明确的,就是想利用特别国债启动重大投资项目,以提振市场信心。

重大项目的投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今年一季度,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的重大投资增速达到11.7%,比全部投资的增速高7.2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6.2个百分点。当然,这些重大项目很多还是集中在大型基础设施、民生及社会事业等领域,社会投资资金难以加入。因此,还应多在能吸引社会投资的细分产业上启动几个标志性的重大项目,为整个社会投资提供明确的方向,需要几个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上有牵引作用的样板式项目,或者在这个方向上实施更为积极的产业和资金扶持政策。

就目前情况看,生产制造领域的设备更新和产业链更长的数字基建,是既能体现重大项目的产业导向又能充分吸引社会投资的两大领域,市场需求大,能有效实现技术更迭。最为关键的是,要从产业政策、产业链生态建设和真金白银的资金扶持上统筹考虑,集中优势树立榜样引领突破。此外,还要适时发展壮大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融资环境,引导社会投资流向新质生产力产业,减少间接融资对实体经济利润的吞噬,实现资本与产业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