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辅导员李柘柘收到了一张特别的请假条,署名来自江西省吉安市红十字会——

“根据安排,肖扬腾同学近日将入住医院开始接受捐献前的预处理。希望贵方协助批准肖同学请假7天。以便顺利完成患者的临床移植,从而挽救患者生命。”

接到电话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我当然要去实现这个希望!”

“同意!”李柘柘当即批准了假期,并找到这个“爱心小伙”,询问他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肖扬腾只是摆摆手说:“没什么了,我现在就希望能尽快顺利地把我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给那个女孩。”说话时,他的语气还带着一些焦虑。原来,这次捐献原定于3月底进行,但由于患者病情不稳定,一直延迟到了4月底才再次启动。而过去的这一个多月,肖扬腾都在心里默默牵挂着这个陌生女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扬腾日常生活照

这份“牵挂”,其实在去年12月底就悄悄埋下了。当时,肖扬腾接到了当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一个电话,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重症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

肖扬腾二话没说,立马同意了。他说,早在4年前成为中华骨髓库的捐献志愿者时他就了解到,在非血缘关系人群中,配型成功率只有十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在几率如此低的情况下,能够配型成功,这就为病人延续了生的希望。”他坚定地说,“我当然要去实现这个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扬腾日常生活照

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肖扬腾一直没和家里人说。独自完成体检后,直到3月11日当地红十字会通知他时,他才告诉了父母。惊讶之余,父母表示了担忧。

肖扬腾翻出了许多专家医生科普“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视频,并和父母耐心沟通,袒露“想要救人性命”的决心。一周后,父母接受并同意了他的决定。

独自一人远赴南昌

成为全国第1748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日期的推迟,让肖扬腾格外担心这个和自己“有缘”的女孩。“加油!挺住!”在默默祈祷一个月后,4月初,他终于再次收到了准备捐献的通知。而为了保持最好的身体状态,这段时间他每晚都坚持跑步5公里,“这是‘生命的种子’,我希望它能是最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5日,肖扬腾一个人坐火车赶赴南昌,进行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工作。捐献前,他要连打4天的动员剂,用来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和释放。这个过程一般会导致捐献者感觉头重脚轻、腰酸背痛,对捐献者是一个较大的考验。

4月30日,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肖扬腾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他也成为全国第1748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完成后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他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回到校园,肖扬腾从吉安市红十字会得知,受捐造血干细胞的小女孩正在积极治疗,身体正在恢复中。闻听此讯的肖扬腾高兴地说:“我希望通过自身经历,让大家明白,捐献造血干细胞其实是一件很正常、很自然的事,真心希望可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支爱心队伍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捐献结束后,护士向肖扬腾(右)竖起大拇指。

科普链接

什么是造血干细胞?捐献造血干细胞和献血有什么不同?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会不会有伤害?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医生胡通林在血液临床工作近20年,是该单位中华骨髓库干细胞采集组核心成员,他解答了这些大众较为关心的问题。

“人体所有细胞都有一个源头。”胡通林打了个比方,“而这个最原始的‘老祖宗’就是造血干细胞。”在人的一生中,造血干细胞会根据生理需要分化成其他各种功能的细胞。“一旦‘老祖宗’不行了,身体方方面面的机能都会受影响。所以为什么涉及这一类的血液病患者会很危急,原因就在这儿。”

胡通林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其实并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恐怖”,和献血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多了一个“动员”环节,就是把位于造血中心——骨髓里面的干细胞,“赶”到外周血,这样就可以采集了;采血时长相对略久一些,尤其是遇到体重偏重的受捐者,此外捐献者血管的质量和粗细对采集速度也有一些影响。

胡通林表示,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普通人的身体并没有伤害。这是因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量很少,只占供者身体造血干细胞数量的极少数。“但捐献后,要保证适当的休息,差不多一周就可以恢复。”

记者 王泽英

综合 杭州发布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来源: 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