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麦客 图 | 网络(侵删)

大家好,我是麦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要问我奶粉工厂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大概是:一家工厂怎么可以做到如此干净!

如果说从PCB工厂到EMS工厂,是化工厂到精密电子组装车间的升级,车间的环境和整洁度可以说有了质的变化。

但是,这些升级和现代化的奶粉工厂相比,可以说又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甚至是有两个时代的差距感。

A的主要产品是婴幼儿奶粉,行业里讲,婴幼儿奶粉是食品安全金字塔上的塔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想没有一个做父母的可以忍受自己宝宝的口粮出现任何质量问题,这是最基本但也是最高的质量要求,再加上行业10多年前出现的国产奶粉质量事件,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和政府的信心,于是转化成了这行严上加严,精上求精的制造标准。

在制造工艺上,必须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里不能受到任何污染。

如果你有机会走完一圈奶粉工厂的车间,大概率除了在仓库看到原料包,在包装车间看到封装好的成品,这一头一尾有实物产品的影子外,在其他环节你几乎是看不到产品的。

因为产品都封闭在食品级的不锈钢容器和管道内,完全隔绝了环境的接触,包括地面有严格的清洁冲洗规定(真的比五星酒店的地面还要干净上几倍),车间里的空气是高效过滤后的净化空气.....

有人会说这是食品行业的GMP(清洁生产)要求,但是GMP在这里其实只能算基本要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玩笑的说,那段时间我感觉宁愿在车间里窝着,而不是在办公室,因为封闭的车间里的环境可能比敞亮的办公室还要好得多,在这样的环境里,简直能多活几年。

这样极尽能事的描写A公司,并不是在故意美化前公司,而是,从这些方面能感受到,外企在对待产品质量上面,尤其是食品相关,是真的非常认真的在做。

A家自己的工厂,以及供应链上下游公司(大部分也都是国际巨头企业),都投入了巨量的资源,从设备到人力,从原料到工艺,去确保执行的落地和质量的达标。

这样做下来的产品,质量肯定是有保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会问我,你们自己家娃会吃自己的奶粉吗,答案是:当然会。

记得我进A司前,作为行外人,买奶粉基本是靠市场广告和网络口碑去选择的,但是,进去A家一段时间后,我就开始转到自己家的奶粉了,倒不是考虑价格或品牌等因素,而是完全是冲着看得见的质量去的。

说这么多,就是想从个人的角度来分享下,或者你也可以说是个人背书,外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识和执行是真的在严格认真的对待,对比国内一些企业,相反会为了一己之利往往失去原则。

就说尽管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提升食品安全,但是今年刚过去的315还是爆出了那些食品问题,是否也从侧面说明,我国的食安仍然任重道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听了我这席"卖力的宣传",有人会不会问我到底是那个品牌呢,也想去买呢?

很可惜,我只能无奈的告诉你,已经买不到了,不是说买断货了,而是国内市场不卖了,退市了。

确实挺可惜的。

怎么说呢,从某种角度上讲,对于婴幼儿奶粉国产化来说,产品质量绝对重要,但是市场策略不重要吗,好酒还怕巷子深呢,市场做不好,再好的产品也白瞎,现代市场竞争就是这么残酷。

这几年奶粉行业的国产崛起真的非常快,国货的竞争力肉眼可见的上来了,外企被打得着实有点惨。

可以这样说,只要给国人配备足够的资源,再加上一点点市场的机遇,小米步枪就能把事业干起来,就能把行业外来者打得满地找牙。

但在这之前,少不了泥巴里抠食吃的经历,可是,幸运的是,这个阶段基本上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拼刺刀的阶段,显然,能拼得过中国人的,真的不多。

共勉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MK麦客 : 文字爱好者,自由撰稿人,20年外企老兵。8小时内用数字探索商业与管理,8小时外借文字感悟职场与人生。后外企时代,观外企聊职场,共同探索心灵与财富双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