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旗。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句话有何错误,工作人员反应过来后,小声提醒他缺一个字。

1949年的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一天的到来大家期盼了太久,全体中国人民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负责开国大典各项工作的党内领导更是紧张不已,党中央上下都不自觉弥漫着严肃忙碌的氛围。

当时的毛主席整日为国事深思熟虑,常常睡不好觉。他心中放着整个国家,就连休息时也不肯放松,因此只有服用安眠药才能短暂休息一会。

大典的前一天,周总理太过了解毛主席的习惯,特意打去电话,嘱咐他要早些休息。

然而,这天的毛主席即便服下了安眠药也还是没有睡意,直到东方现出鱼肚白,他的心情才缓缓安稳下来。

其实不止毛主席,周总理等一众负责筹办工作的重要领导也都反复确认工作进度,不敢忽视一点问题。

开国大典的背后不仅承载着无数民众百姓和共产党人的期盼,还是一次让世界见证中国真正站起来的历史性时刻,因此不能不重视。

当时大家心中都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搞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国大典当天,按照事先的安排,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率先发言,请毛主席升旗。

然而,或许是太过于紧张,他开口便说了六个字;“请毛主席升旗。”

身边的工作人员认真专注的在一旁顺着流程,当他听到林伯渠秘书长发言之后,发觉了他话中有一处错误,少了一个重要的字。

于是工作人员,及时地提醒了林伯渠秘书长。

这句话完整应该是七个字,“请毛主席升国旗”。

重要活动和公开发言的讲稿往往是经过严格敲定的,这是为了避免任何不必要的误会和问题。

因此这些语句经过提炼,每个字都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少了和多了都不合适。

林伯渠秘书长说“升旗”,具体是升什么旗却没有表明。意识到错误之后,他马上又说了一遍“请毛主席升国旗”,这才结束了这一环节。

实际上,当天的小插曲还不止这一件。

为了保证全国的观众都能够见证这一历史时刻,负责开国大典通讯工作的王诤将军特意找来了先进的美国器材,布置在天安门城楼的内侧。

这些设备一部分用来保证现场的收音清晰准确,另一部分则是负责无线电传播和接收,确保让不能到场的群众也同步收听到开国大典。

然而正是因为收音设备太过清晰,导致工作人员一时没有找到升国旗电钮的询问声也清晰地传到了大家的耳朵中。

这主要是因为筹办开国大典的时间太紧,天安门国旗的升旗按钮还是前一天紧急安装完成的。

在经验和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大家实在没有太多的排练机会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不过好在即便如此,开国大典还是在当年的中国人民心中留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

受到现场气氛的感染,不少群众甚至激动落泪。这代表着过去那个饱受欺辱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中国人民的明天和未来都充满了蓬勃的希望和朝气。

(资料来源:开国大典前后值得铭记的细节——文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