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德海,今年63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本帮。自从退休后,我就常常在想,什么时候能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呢?毕竟我们父子两代人的感情是天之骄子,我是他的亲生父亲,他理应尽赡养之责。

我儿子叫陈晨阳,今年35岁,是一家知名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他的妻子叫张丽,是一位家庭主妇。他们有一个8岁的女儿叫陈思语。我每次见到这个小家伙都很高兴,她就像我当年小时候一样,活泼可爱。不过最近几年,他们一家的工作和生活重心都转移到了外地,我只有在节假日的时候才能见到他们。

今年春节,我孤身一人在家过年,儿子一家没有时间回来和我团聚。大年三十的时候,我正百无聊赖地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突然门铃响了,原来是我那对老伴儿的亲家从老家来上海看我们了。我立刻起身去开门,请他们进屋喝杯热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为亲家沏上一壶上等的龙井茶,他们喝着热乎乎的茶,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德海啊,你可把我们给等急了,我们从老家大老远赶过来,就为了过个春节陪陪你。"亲家说着,眼睛里满是关切。

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啊,您老两口子大老远跑来给我这个老头子操心了。我儿子一家人都在外地工作,只有我一个人在家,过年的时候确实有些孤单。"

"哎,你可把我们担心坏了。"亲家的妻子也叹了口气,"你一个人在这么大的房子里,日子过得可还好吗?要不然,你跟我们回老家住几天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在亲家的再三挽留下,我搬到了他们在上海的房子里同住。起初,我还是挺高兴的,至少有个伴儿,不至于那么孤单寂寞。可是没过几天,我就发现我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分歧和隔阂。

首先是生活习惯的差异。我是纯正的上海人,从小就吃惯了上海本帮菜,口味比较清淡。而亲家是从老家来的,他们做菜都喜欢下很多辣椒,对我这把老骨头来说,实在有些吃不惯。有一次,亲家做了一锅很辣的鱼香肉丝,我勉强吃了几口就开始狂喝白开水,亲家看我的样子还在一旁哈哈大笑。

其次是生活作息的不同。我是退休老人,一天到晚没什么事情,睡眠时间比较自由。可是亲家每天一大早就起来做早操,吵吵闹闹的,把我从美梦中吵醒。有一次,我实在睡不着,就起身对亲家发了一通牢骚,亲家却说我太懒散,做老年人也要有规律作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是生活理念的差异。我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城里人,脑子里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而亲家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很多观念都比较传统保守。有一次,我提出要出去旅游散散心,亲家却说,"你这把年纪出去瞎闯什么?等着家里的孩子们来伺候你不就行了吗?"我当时就有些生气了。

渐渐地,我开始觉得同住实在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我们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也愈演愈烈。有一次,我正在看电视剧,亲家却突然过来,对着电视大声嚷嚷:"你看看,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不检点,穿的跟什么似的!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我被他的喊声惊了一跳,心里也有些不痛快,就回嘴道:"人家年轪轻轻的,爱怎么穿就怎么穿,关你什么事啊?你也不是她爸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家听我这么一说,脸上的神情更加难看了,"你是上海人,我是老家人,咱们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你们城里人就是太开放了,对年轻人放任自流!"

我被他一通训话说得一肚子火,就回敬道:"你懂个屁!你们老穷乡下人就是思想太守旧了!再说了,我儿子一家现在也在外地工作,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也不一样,你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

就这样,我们两个老头子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最后还是我狠狠摔门出去散步,才把火气消了下去。可是,心里对亲家的埋怨却愈演愈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和亲家发生矛盾冲突的这段时间里,我儿子一家也有了一些变化。儿子陈晨阳最近在公司获得了一个很大的晋升机会,如果表现好的话,就有望进入高层管理团队。为了抓住这个良机,他开始加班加点地工作,经常在单位加班到很晚才回家。

他的妻子张丽也因为要照顾8岁的女儿陈思语而分身乏术。思语上小学后,每天放学就要接送,还要辅导她做作业。张丽白天要操持家务,晚上还要等陈晨阳下班后做好晚饭。有时候一忙到很晚,连自己的时间都没有。

有一次周末,思语要去上兴趣班,张丽就把她送到培训班,顺便做了些购物。谁知道等她匆匆赶回家时,发现陈晨阳竟然还没回来,家里只有我这个老头子在。她急匆匆冲进屋里,对我说:"爸,您就在家里等晨阳回来吧,我得先去接思语了。"说完头也不回地就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看着她匆忙的背影,心里突然涌上一股说不出的伤感。我的儿子和儿媳现在是多么辛苦啊,他们为了事业和家庭在奔波劳碌。而我这个做父亲的,除了在家呆着,什么也做不了。

我开始回想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我是多么的朝气蓬勃啊,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期待。我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好,毕业后就进入了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后来结婚生子,和妻子一起努力工作,靠勤恳的双手把儿子拉扯大。

可是转眼间,儿子就长大成人,妻子也因病去世了。我再次独自一个人,每天除了遛遛弯,看看电视,就是等着儿子周末回来陪陪我。儿子工作太忙,很少能回来,我的生活开始变得越来越单调乏味,甚至有些迷失了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黑暗中,我的内心开始矛盾起来。我到底该怎么办?是继续留在这里,等待儿子的怜悯?还是立刻离开,自己过自己的生活?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挣扎之中。

就在这时,门开了,陈晨阳疲惫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看到客厅里还亮着灯,就走了进来,发现我一个人坐在黑暗里出神。

"爸,您怎么还没睡?"他关切地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突然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脱口而出:"晨阳啊,我决定搬出去自己住了。"

陈晨阳被我的话惊了一跳,愣在那里没说话。我继续说道:"你们年轻人现在事业太忙了,我这个老头子呆在这里,只会给你们添麻烦。我得自己过自己的生活,不能总是依赖你们。"

陈晨阳急忙说:"爸,您说什么呢?您就住在这里陪我们啊,我们一家人才会有意义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却下定决心般地说:"不,我已经考虑好了。我要自己独立生活,你们就不用操心我了。"

"德海啊,你可真是的,怎么突然说要搬出去啊?"亲家一脸焦急,"你在这里住不是很好吗?有我们伺候着,有儿子孙女陪着,怎么就想不开了呢?"

我斩钉截铁地说:"我就是想自己过自己的生活,不想给晨阳他们添麻烦了。你们也不用劝了,我这门心思已经打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家的妻子也连连摇头:"可是你要是真的搬出去自己住,我们还不放心啊。你身体不太好,一个人在外面怎么照顾自己?还是老老实实呆在这里吧。"

我却执拗地说:"我自己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们用不着操这份心。再说了,我呆在这里,你们也不方便吧?我们之间隔阂太大,你们做什么我都看不惯。"

亲家听我这么一说,脸上的神情立马就垮了下来,低声说道:"我们是为了你好啊,你怎么就这么不通情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被他们死缠烂打地纠缠着,心里的怒火也渐渐地被点燃了。我很少对长辈发过这么大的火,但是这次我是真的忍无可忍了,就破口大骂起来:"你们两个老东西是不是也看不惯我啊?我在这里住就这么让你们难受吗?行,那我搬出去就是了,你们高兴了吧!"

说完,我就头也不回地出了门,狠狠甩上房门,把亲家两口子愣在了原地。就这样,我们之间的矛盾终于彻底激化了。

那天下午,我就开始收拾行李,准备搬出去自己住。儿子一家人知道后都非常震惊和难过,不停地来劝阻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爸,您怎么就这么决绝呢?"儿子陈晨阳一脸忧虑,"您要是不开心,我们改正不就好了?何必非要搬出去自己住呢?"

我却断然拒绝了他,说:"我已经考虑很久了,不是一时的冲动。我是真的觉得,我们之间存在太多隔阂和代沟,我在这里住只会让大家都不自在。我要为你们腾出空间,让你们自己过自己的生活。"

儿媳张丽也一脸哀求地看着我:"爸,您要是觉得我们对您有什么疏忽的地方,您就直接说出来,我们改正就是了。可您就不要搬出去啊,孩子还小,需要您的陪伴和关爱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摇了摇头,脸上满是坚定的神色:"不,我已经下定决心了。你们现在事业重心都在外地,我这个老头子呆在这里,只会拖累你们。我要自己过自己的生活,你们就不用操心我了。"

最后,连8岁的小外孙女思语也扑进我的怀里,哭着央求我:"爷爷,您就别走了好不好?我会乖乖听话的,您就陪在我身边吧。"

我低头看着这个可怜的小姑娘,眼泪也流了下来。但是,我还是下定了决心,轻轻地推开了她,说:"对不起啊,思语,爷爷已经决定好了。你要乖乖的,不哭不闹,好好听妈妈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我执意要离开这个家,无论儿子一家如何哀求,我都是一口回绝。他们最终也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我收拾行李,准备搬走。

我的决定无疑给儿子一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他们从小就在我的呵护下长大,对我有着无比的依赖和眷恋。我这次的决定无疑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无助。

陈晨阳几次三番地来劝阻我,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他只能无奈地说:"爸,您真的想清楚了吗?我们会非常非常想念您的。"

张丽则是一直哭哭啼啼的,她虽然嫁入我们家没多久,但对我这个老人家也是尽心尽力。她无数次央求我留下:"爸,您就当做是在自己家里一样,我们一定会改正对您的疏忽,您就不要离开好吗?"

就连小外孙女思语,也是眼泪汪汪地央求我:"爷爷,您就别走了好不好?我以后再也不闹腾了,您就陪在我身边吧。"

看着他们痛苦万分的样子,我的心也在滴血。可是,我下定的决心是如此坚定,我必须要为自己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和独立的空间。于是,我只能硬下心肠,对他们说:"对不起,我已经考虑好了。你们就好好过自己的生活吧,不用太牵挂我。"

尽管我已经下定决心要离开这个家,可是在真正收拾行李的时候,我内心还是徘徊挣扎了很久。

就在我动摇的时候,儿子又一次劝阻我:"爸,您就留下来好吗?这里就是您的家啊。您要是实在觉得不自在,我们一定会改正的,您就不要离开了好吗?"

我看着儿子真诚的眼神,内心再次动摇了。可是很快,我就重新下定决心,坚定地说:"不行,我已经考虑好了。你们就不用再劝我了,我是一定要走的。"

随着我真的开始收拾行李,准备搬离这个家,我越发意识到,我和儿子一家之间存在的隔阂和观念差异是如此之大。

首先是生活习惯和作风的差异。我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从小就养尊处优,生活作风比较保守。而儿子他们现在在外地工作,生活方式就比较开放和时尚。他们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对时尚潮流也比较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