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感君不羞赧,回身就郎抱。

古时候,对于不同年纪的人会有不同的称呼,垂髫小儿到总角少年,弱冠男子到而立之年,四十不惑到五十知天命等等,这些是男子不同年龄段的称呼,那么不同女子年龄段的称呼呢?女子的称呼就比较简单了,当女子到了13、4岁的时候就是“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年华,再过1、2年,也就是女子15岁的时候就该行及笄礼了,行过及笄礼之后也就意味着“我家有女初长成”,可以想看人家准备婚嫁了,这个时候的女孩子的称谓就变成了待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在古时候的女子16岁的时候还有一个称呼,叫做“破瓜年华”或者是“碧玉年华”。破瓜一词多用于形容女子的第一次破身,大都见于青楼小倌等场所,这个词语在我们看来不是一个偏正向的词语。古代女子16岁又被称为“破瓜”?到底有何含义?为什么会拿这样一个不太美好的词语来形容16岁的女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破瓜”这个词语最早是在一首南朝乐府中出来的,从这首民歌所想要表达的意思来看,“破瓜”这个词仅仅是表达女子的年龄。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开化,很多诗人硬是将“破瓜”这个词和女子的月事和女子的破身扯上关系。这样的生搬硬套被人流传得多了,给本来很单纯的“破瓜”一词染上了不一样的颜色。这个被污染的词语流传到了现在,那么现代人还这样说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关于“破瓜”的正确解释被清朝的文人袁牧在他的《随园诗话》中提及过,他用非常生动的方式解读了“破瓜”两字。他在诗中说道,“破瓜”其实对年龄的一种象形解释。将瓜破解之后,“瓜”就变成了“八”,还是2个“八”,二八年华不正好就是16岁。“碧玉初分瓜子年”才是对“破瓜”二字最好的解释。这么看来,袁牧的解释是最为贴切的,也最好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袁牧的拆字法解读之外,在后来的褚人获的《坚瓠集》中还提出了除拆字法之外的另外两种关于“破瓜”的解释。那就是女子破体之日和八八六十四岁的年龄。褚人获就是将从前所有关于“破瓜”的解释杂糅在了一起。毋庸置疑,拆字法解读“破瓜”代表女子16岁的年龄是正确的。另外的两种说法还有待更多的史学资料来验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翻阅历史上的众多文学作品,关于第2种说法在野史中用的比较多,比如《隋炀帝艳史》、《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成百宝箱》中有关于女子破瓜的描述,但是这个词语在正史中很少被使用。野史对于史学家来说没有什么大的参考依据,所以关于第2种说法还有待商榷。那么第3种说法呢,在褚人获收藏的吕洞宾《赠张泪诗》中有一句诗是“功成当在破瓜年”,而张泪正好逝世的年龄是64岁,这才推演出来了“破瓜”代表64岁的意思。

结语

相比较于第2种说法,第3种说法更站不住脚。首先吕洞宾想要表达的到底是16岁还是64岁,我们根本无从得知,关于64岁的说法也是推演出来的,所以关于第3种说法目前依然还是一个未解开的难题。基于“破瓜”一词,在现代如此文明的社会中,也已经很少提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