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一名宋姓副教授因未通过聘期考核,被降级降薪并退还部分安家费,在“非升即走”压力下自杀,引发关注。

对此,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该宋姓教师确已去世,但网传信息与事实严重不符,且不尊重家属,暴露家属个人信息。

该学院官微中曾介绍,该教师为硕士生导师,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学位,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博士学位,2019年起任职于该院。经查询,目前南京林业大学官网已无该教师简历。

高校“非升即走”面对争议

上述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一方面也是因为高校“非升即走”这一预聘制度受到广泛关注。《瞭望》新闻周刊近日发文《高校“非升即走”面对争议》关注这一社会现象,文章指出:

◆ 引入 " 非升即走 " 制度的初衷,是打破高校 " 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 " 的聘任机制,破解高校内部 " 论资排辈 "" 近亲繁殖 " 等弊病

◆ 高校 " 非升即走 " 制度面临三大争议:

其一," 不达标就出局 " 让高校青年教师压力倍增;

其二,考核指标被指有 " 重论文、轻教学 " 的倾向;

其三," 非升即走 " 的指挥棒被认为催生了大量 " 短平快 " 研究

◆ 高校青年教师培育培养机制、评聘体系建设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科学、合理的高校青年教师培育培养机制、评聘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助力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