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驻太仓记者 周哲 刘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基所在,需因地制宜解决基层难题。近日,太仓城厢镇发布“金厢邻”“精治共融”社区治理项目,该项目以“社区治理有方向”为主题,进一步完善城厢镇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精治共融”是城厢镇搭建治理框架时遵循的重要方向,自去年10月项目试点以来,各个社区立足自身特色开展丰富的实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社区治理的精度决定了民生服务的温度。近年来,城厢镇依托“五社联动”模式,坚持融合创新、精准发力,建成投运镇级社会工作服务站,推动形成“一类社区一模式”治理机制,“编织调解网 铺就和谐幸福道”获评江苏省社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案例,创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直观感受是,城厢镇的基层矛盾越来越少、人居环境越来越好、政务服务越来越便捷……融合共治圈,“圈”出的是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共同体”。

盘活资源“包袱”变财富

初夏时节,漫步娄东新村南侧的小公园,绿意盎然、鸟语花香,昔日闲置用地化为绿色公共空间,公园与住宅之间的狭长荒地,摇身一变成为“创意菜园”,而在此之前,这里有不少垃圾乱扔、杂物乱堆的“治理死角”。

在“方寸之地”开拓菜园与花园,是娄东新村居民聚在一起想出的“金点子”。小区内部破坏绿化种菜的情况时有发生、小区南侧却有零散的荒地成了“杂物堆”和“垃圾场”,这两个“难缠的包袱”相遇,瞬间产生“化学反应”。常在“创意菜园”耕种的李阿姨介绍,原本喜欢“垦荒”的几位阿姨在社区志愿者的带领下,有了固定又美观的小菜园,自然不会再去破坏绿化。“考虑到用了大家的土地,蔬菜成熟后我们会主动分给社区里有需要的居民”。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社区,基层治理的一大难题就是资源不足。近年来,城厢镇经过认真调研,提出盘活社会治理“痛点问题”背后“资源财富”的发展方向,指导村(社区)盘活闲置资源,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补齐服务短板,破解为民服务的瓶颈,如今已是成效初显。

南区社区推进“为爱车找个家”“为爱充电”“自治爱管家”“转角遇到爱”“为爱加扶”等便民惠民行动;西区社区通过“绣·邻园 精提升”项目,以居民意愿为主,挖掘小区内部资源,盘整小区泥洼空地,重新规划增加停车位;新毛社区以“稻草人守望蔚蓝计划”为支点,开展“雪亮工程”和零星废地治理,让新毛社区的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新的生机……截至目前,城厢镇23个村(社区)已经利用闲置资源建设花园13280平方米、菜园5218平方米、健身场所1210平方米、机动车位1335个、非机动车停车点28处、暖蜂驿站3处。

这些成果数据,其实是两个问题的答案:缺少停车位等各类资源是“难题”,“脏乱差”的闲置土地也令人“头疼”。城厢镇没有选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在想方设法盘活小区闲置资源,探索出一条能够实现长效治理的路子。

社区达人激活“邻聚力”

基层实现长效治理,要盘活资源,也要为村(社区)赋能减负,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潜能和活力。

陈彩亚是弇山社区“红围巾”爱心义工团团长,主要为残疾人提供兴趣培训。如今,她又获得了一个新身份——弇山社区“社区活动主理人”。据介绍,弇山社区正在开展“社区活动主理人创造营”项目,通过招募和培养社区领袖,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项目计划举办各类兴趣小组和培训课程,将挖掘并培养8名新领袖,负责策划和组织各类邻里活动,同时推动兴趣性组织向功能性组织的转型,以促进社区文化的繁荣和社区凝聚力的加强。

“出道”之后,陈彩亚带着“红围巾”爱心义工团登上社区舞台,为邻里乡亲带来生动表演的同时,讲解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容、形式、流程和规则等,夯实大家有序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希望通过我们的小活动,点亮‘社会治理靠大家’的意识。”

把居民和社区“黏”在一起后,还需考虑如何发掘社区的真实需求,自下而上形成议题,激发居民深度参与,在治理中培养居民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意识,让社区成为有机的治理共同体。城厢镇引导各个村(社区)以治理达人为纽带,通过民主协商议事促进社区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回归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本质,以增强社区参与的自发性和自觉性,形成基层治理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截至目前,城厢镇已培养并表彰62名社区治理达人,并形成了成熟的“303创造营”培养机制。即通过热心人海选、练习生培养、主理人出道3个阶段,让居民们从社区治理“观众”转变为治理“主角”。通过创造营实现居民站“C”位,居民事居民议居民定,以居民自治焕发社区内生活力,实现有活动、有组织、有服务等3个目标。社区治理达人出道后,将积极协助村(社区)“两委”开展社会治理工作。

社区商圈融出“幸福圈”

县府社区坐落于城厢核心区域,人民路商业街贯通而过,南洋、华旭两大综合性商业广场集聚两侧,拥有得天独厚的商圈资源。商圈为居民生活带来了便利,也给社区治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为此,城厢镇引导社区以“金厢邻”社区治理项目为契机,全新打造“融治理·幸福圈”社区治理品牌,为社区治理重构治理框架,聚焦“合伙、文明、幸福”三个关键词,探索以社区主导共建、商圈互助共融、居民自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初步形成了“社区+商圈+居民”的融合共治体系,实现“公益正循环”。

“五一”期间,县府社区不少家长想帮助小朋友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商圈内“三原色美术”“励步英语”等“幸福联盟”成员单位开设公益课堂,提供“儿童画”“少儿英语”“古筝”等课程。“幸福联盟”,就是社区整合商家资源,引导商家参与为民服务,由“治理对象”转化成的“服务力量”。

目前,县府社区还以月亮河新村为试点,创新推出“幸福积分”。每季度得分靠前的居民可获得“幸福联盟惠民卡”,小区居民凭借惠民卡可获得南洋商家的最低折扣。“幸福积分”实施以来,月亮河新村居民参与小区自治的积极性提高了、小区环境更美了,也为南洋商家带来了满满的人气。

以信任换信任,以服务换服务。近年来,县府社区联合南洋广场,开展“南洋夜话”活动,链接社区资源,为商家员工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培训讲座等公益服务。今年,社区还为商圈员工提供“特价”爱心蔬菜包,为商圈符合条件的女员工提供两癌筛查等服务。正是这些暖心的举动,让社区和商圈双方的资源开始向彼此流动,最终汇聚成基层治理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金厢邻”项目开展以来,城厢镇积极引导社区根据“需求”动态更新,深入挖掘潜在“资源”,不断深化社区共治与商企自治的良性互动,激发“社区+商圈+居民”融合共治新动能,截至目前,已惠及12000多名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