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媒体报道,5月12日有市民发现海南海口红城湖出现了大量死鱼,湖面的大部分已经被死鱼所覆盖,并且散发出异味。当地有关部门在接到线索后,辖区安排了很多环卫工人进行现场清理,当天共清理出死鱼8吨之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城湖

红城湖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是海口市中心的大型人工湖。红城湖公园位于红城湖路北侧,总面积为579.6亩,其中湖体面积441亩。公园定位为海口市综合公园(城市内湖修复湿地),是城市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载体。公园内种植了大量的热带植物和花卉,如椰子树、三角梅、纸莎草、鸡冠花等,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提供了丰富的生态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城湖的水体主要来源于南渡江。这个区域的水体含有一定盐分,形成了独特的半咸水生态系统。因此,湖内的鱼类早已经适应了南渡江水的这种盐度。

半咸水生态系统指的是那些含盐量在0.5‰-30‰之间的水体,主要包括河口、海湾和大多数内陆咸水湖等。这些水体的水质较为复杂,生物种类也相对较多,但适应性很强,能够适应不同的盐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哪些?

很多鱼类对生存环境非常敏感,当栖息地的自然生态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或者波动时,极易引发一连串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生存甚至出现大批量死亡的现象。对于一个湖体来说,其中的鱼类发生大批量死亡,究其原因,可能是以下因素的一种或者多种因素叠加所致。

排在第一次的自然是水质的变化。当水质特别是水体的盐度发生变化时,对鱼类的影响尤其大。红城湖的水体与南渡江相连,而南渡江的水又受到海水的影响。当红城湖的水与南渡江入海口的海水完成交换蓄水时,湖中的盐分可能会增加。对于淡水鱼来说,过高的盐分会导致其无法适应水质变化,进而引发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当湖体作为受纳水体,湖水的总量明显增多时,会使湖体的含盐度降低,那么作为红城湖这样一个半咸水生态系统中的鱼类来说,盐度的明显降低,也会使其中的某些种类的鱼儿很难适应,从而引发大量死亡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水质变化外,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也是影响鱼类生存的重要因素。我国南方的某些湖泊,由于气温回升,早晨可能会出现雾气封锁湖面的现象。这会导致水中的含氧量降低,使得鱼类因为缺氧而死亡。此外,湖水中的藻类和其他微生物在大量繁殖时也会消耗水中的氧气,进一步加剧缺氧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我国南方的沿海区域来说,某些湖泊由于距离海洋较近,容易受到潮汐变化的影响,这可能导致湖水中的含盐量发生波动。在涨潮期间,进入淡水区域的潮水含有较高的盐分,这对淡水鱼来说是不利的。当湖水中的含盐量超过淡水鱼的耐受范围时,它们可能会因为无法适应而死亡。

海口红城湖大量鱼类死亡的具体原因

大家知道,在5月上旬的时候,海南境内的气候变化可以说是非常剧烈,全岛的高温天气后,又迎来大范围的强降雨。特别是5月2日和6日两天的强降雨,使得海口龙昆沟等区域发生严重积水,最终红城湖蓄水量明显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红城湖主要从南渡江引水,在湖体受暴雨影响下而迅速水位升高的情况下,当地有关部门暂停了红城湖从南渡江引水,使得湖体的含盐量明显下降,对于湖中原本已经适应半咸水生态的鱼类来说,一下子肯定适应不了。

这与湖中死亡的鱼类大多是半咸水鱼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当地在本轮强降雨结束后,已经启动从南渡江对红城湖进行适当补水的措施,尽快恢复这里的半咸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