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发布通知,公布首批18个“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8所高校的人工智能实践案例入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AI+”课堂教学智能评测》

《创新“AI+”课堂教学智能评测》案例通过整合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集成学习和统计建模等多种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了一个全面的课堂教学过程化智能评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教学内容与课堂组织形式,对教师教态风格、学生专注度和教学知识点等多维度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和可视化展示。这种智能化评测方法,旨在克服传统教学评价的主观性、滞后性,实现更加精确的教学过程化监控。该案例已在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电子楼102智慧教室部署,对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奖者、校级教学名师等多位教学骨干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评测,不断积累优秀教学范式,并将该案例扩展到更多高校及跨校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在自主学习模式下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积极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实验教学平台、资源建设和教学过程,通过制作虚拟数字人教师、建设远程在线实验教学平台、引入人工智能助教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实验教学,更好助力学生在自主学习模式下进行实验学习,进一步提升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战略部署,积极推动教育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名师+金课”,以信息技术赋能“新工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个性化课程体系、特色信息领域关键课程,健全人工智能领域实践课程,强化数字教学技术培训,以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一步学校将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持续推进AI赋能教学改革专项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这批由教育部公布的“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不仅是对入选高校在智能化教育探索上的高度认可,人工智能正逐步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双重提升的关键力量。从北京师范大学的智能评测系统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自主学习实验教学模式,每一项实践都深刻体现了技术如何赋能教育创新,不仅优化了教学内容与方法,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开拓了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