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军授衔,评出的解放军大将有十位,但前几期文章介绍过,当时具备授予大将资历的我军名将其实不少,像张鼎丞、谭震林、邓子恢、李先念、程子华等人,都完全具备这个资格,只是因故没有参加授衔。但比起前面这几位将领,还有一人资历尤其出众,甚至可以排在他们前面。如果55年他参加授衔,基本可以排在“大将头,元帅尾”。此人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名将就是滕代远。滕代远和彭总共同发起了平江起义,1928年的这次著名起义,是我军早期独立领导的主要起义之一,创建了人民军队的雏形。中央红军有两大主力军团,分别是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红一军团是“朱毛”首长领导创建的,而红三军团的创始人则是彭总和滕代远等人。滕代远在平江起义时是党代表,和彭总的地位平起平坐。1930年创建红三军团后,他担任军团政委,同样是彭总最好的搭档和平级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凭这个资历,就足以评为大将、甚至元帅一级军衔了。滕代远的早期军事生涯超出了绝大多数实际获得授衔的大将,而在此之后他的发展也非常顺利,红一方面军成立之后,滕代远是方面军副政委,当时的政委是谁呢?就是主席本人。也就是说在政工领域,滕代远早期的地位仅比主席低一点。而在抗战时期,滕代远出任军委总参谋长,他之前的总参谋长是刘帅、叶帅,后来彭总、总理也干过这一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建国之后,全军总参谋长依然是我军的中枢重要职务,早期任职之人别是徐帅、聂帅、粟司令、黄克诚、罗瑞卿大将。由此可见,担任这一职务的不是元帅就是大将,滕代远早早就担任过总参谋长,他的地位和资格不言而喻。如果参加授衔,大将军衔对他而言只是标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来看解放战争时期,滕代远的地位依然很高,他担任华北军区的第二副司令。华北军区的司令员是聂帅,第一副司令是徐帅,这两个人后来都是开国元帅,分别排在元帅的第九和第八位。因此文章开头的时候说,滕代远参加授衔有可能是“大将头、元帅尾”,就算评为元帅也不意外。在实际获得军衔的大将中,没有一个人的资历能够达到滕代远的程度,包括红25军军长、“第二大将”徐海东。那为什么这样一位资历碾压众人的高级干部,却错过了55年的全军授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滕代远参加革命早,组织能力非常强。彭总早年脾气火爆,能够与彭总密切合作、并且关系极好的将领,首推滕代远,后来彭总也多次高度评价这一伙伴。滕代远敦厚稳重,在政工和组织管理方面有自己的过人优势,这一点也在中央领导层内达成了共识。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同属红一方面军,主席、总理等人对于滕代远是非常了解和赏识的。1948年年底,解放战争胜利已经现出曙光,在主席的指示下,总理安排滕代远成为未来的铁道部部长,主抓国家的铁道建设工作和交通工作,滕代远从此脱离了军队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在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我军多位著名将领都由军转政,工作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滕代远错过了55年的授衔仪式。他是有史可查的第一位由军转政的我军高级将领。虽然没获得军衔略有遗憾,但是他在军内、党内的地位不言而喻,能力和品德有口皆碑,后来滕代远担任政协副主席,成为副国级干部。1974年滕代远在北京去世,与老战友彭总是同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