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0:20,随着2号线运营结束,92名“钢轨医生”进入200米的隧道区间,开启“换轨手术”。根据此前制定的计划,突击队员分为工具运输、抬运钢轨、焊轨作业、轨道精调四个小组,分别携带锯轨机、对正架、焊接模具等各类工器具赶往作业地点,按照切割、焊接、打磨、精调的步骤有条不紊地推进。

给地铁轨道换轨是个非常精密的技术活,轨缝预留要求误差需控制在2毫米以内。为此,焊轨小组的工作人员需要屏气凝神地操作10多公斤的锯轨机,精准定位钢轨位置进行切割。随着150℃的火花四溅几十秒,工作人员锯断一根钢轨——切面垂直、不偏不倚。随后,工作人员迅速将旧钢轨移出正线,再将25米长、重达1.5吨的新钢轨运送安装到位,整个过程仅用时10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待新轨安装好后,焊轨小组立即在坩埚里放入焊剂。“焊剂点燃的瞬间温度可达3000℃!”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坩埚口逐渐发出耀眼的光芒,也标志着这场“外科手术”即将进入尾声。最后,“钢轨医生”们再用除瘤机将多余焊瘤去除,同时利用小型打磨机“精修”,反复打磨,直至轨面、轨腰平顺。至此,一次的正线换轨“外科手术”结束。轨道精调小组立刻上线,对更换后的钢轨几何尺寸仔细的检查和调整,确保换轨的“术后效果”。

据悉,本次自主换轨作业共历时5个夜晚,共计1140分钟。“在满足运行指标、提高乘车舒适体验的前提下,自主换轨作业,既节约维修成本,也为后续线路安全运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该负责人说。(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姜志远通讯员李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