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底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发展出健全的人格和受益一生的心态?

这本书的作者是拥有40年经验的心理咨询师玛德琳·莱文博士。

她用大量的一手案例告诉我们,过度重视孩子的学业和才能只会让孩子身心俱疲,反而无法适应未来社会。

父母的焦虑和高期望只会毁了孩子,不是教育而是压迫!

未来社会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软技能”,比如好奇心、创造力、协作能力、毅力等。

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自然而然地培养他们未来必备的核心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教育方式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通过“苦学”让孩子增强学习技能,补习班、课外班轮流参加,“头悬梁,锥刺股”不间断学。

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学习成绩是提高了,其他方面却问题频出:在上学阶段,由于一直处于高压状态,孩子很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厌学等负面情绪,和同学、老师、家人也时常发生矛盾;

步入社会之后,面对从学校到职场的环境转变,孩子找不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过去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不适用于职场,成人之间的社交规则也没有掌握到位,因此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跃不振。

越来越多的事实和数据证明,仅仅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不够的,还要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态和终身成长的能力。

孩子的人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未来的社会也更需要具备多项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如果父母不早早引导孩子做好准备,那么孩子会很难应对未来的剧变。

不仅如此,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每个人承受的压力都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

面对这样的现状,父母如果仅仅因为孩子年纪小就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从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建设,很容易造成培养的失衡,甚至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培养孩子直面挫折的勇气

“人一定要具备积极的能力,在面对挫折、打击、失败、痛苦时,要能够坚韧不拔,能够扛得住,能够受得了,能够挺得过去。”

挫折是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宣言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由于无法克服的阻碍和干扰,使得个人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动机无法实现而产生的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

而抗挫折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逆商,就是指人们在面对挫折时的承受压力程度、应对方式和摆脱困境的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只能接受顺境和成功,不能承受一点点挫折和不顺,那么问题是很严重的。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经历一些心理上的“克制和忍耐”,锻炼他们抗击挫折的能力,避免他们在面对负面情绪时,毫无应对能力,从而失去自我价值感。

一、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

需要和孩子说清楚,人生会有多种体验,比赛会有多种结果,总是有输有赢,只要继续努力,失败只是暂时的,一时的失败是你继续前进的动力。

二、认同并帮孩子疏导情绪

当孩子遇到挫折,父母要陪伴孩子共同面对,并及时安抚他们的失望不安情绪,在情感上要给予支持,认同孩子的感受。

父母充分的爱意和理解,是孩子面对挫折的内心力量。

三、吸取经验,树立自信

告诉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不管遇到了什么挫折都不能失去信心。一个人只有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才能充满自信,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惊慌失措,一蹶不振。

我一直认为,孩子只有拥有了乐观、阳光、向上的心态,才能有效提高自我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天赋优势;

孩子只有具备了与他人交流、交往和交换的能力,才能在适应社会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迎接光明美好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赞同孩子的观点和想法

喜欢观察的父母一定会发现,凡是孩子喜欢多加琢磨和思索的事物,必定是他感兴趣、好奇和主动想学的东西。

这时候如果父母能够适时地引导和启发孩子,让他对喜欢的东西有所理解和感悟,将兴趣爱好在日复一日的磨练和实践中,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技能。

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孩子学会了思考。

不管是读书学习还是兴趣爱好,想要掌握和擅长,就必须要通过思考分析去理解感悟。

如果孩子对于兴趣爱好有所成就,一方面自身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在小伙伴和家人面前有了炫耀和显摆的“资本”,那么以后遇到关于自己兴趣爱好的话题和问题,孩子就会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好和好奇心。

这样长此以往,孩子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从兴趣到能力再到习惯,他的思考能力必定也会得到突飞猛进的进步。

孩子有新奇的想法,父母不要否定孩子,要允许孩子标新立异,因为标新立异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

有一个推理故事是这样的:江上有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通过需要5分钟。

桥的中间是个亭子,里面有个看守者,他每隔3分钟就出来一次,看到有人通过,就会让他回去,不准他通过。

有一个聪明的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从东往西过桥,走了两分半钟就转过脸来往东走,当看守者出来的时候,他就能掉过头来过桥了。

如果不破除常规,是无论如何也过不了桥的。

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父母要引导孩子换种考虑问题的思路和角度,经过合理的分析和整理、归纳,设想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不确定的未来,家长越来越焦虑。

这种焦虑或多或少的传递给孩子,孩子幼小的心灵没有承担这种焦虑。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要回归养育的本质。帮助孩子消除成长的无助,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

养育的抉择,当下的效益和未来的眼光,是家长们面临的另一个挑战。要转变传统的养育模式,让孩子尽早拥有适应未来的核心素养。

未来的世界越来越难以预测,作者依靠自己大量临床数据,总结出适应这个时代的养育孩子的观点和充满智慧的建议。相信各位宝爸宝妈们值得拥有这本书。

点个「在看」,与家长们共勉。

和千万妈妈互动分享,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