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大家好,我是土木小生。

之前疫情的时候,工地封闭式管理,但各个项目都还能运转下去,少部分是缓建,资金虽然紧张但也没到弹尽粮绝完全发不起工资的时候,勉强还能运转。

没想到解封之后各个施工单位的经营更加困难起来了,真正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员工工资都已经发不出来了,尤其是各大央企和地方国企,都是重灾区。

主要原因还是那三年把这些施工单位都掏空了,真的是一滴都不剩了,因为那三年里,一说起防控,说起方舱医院建设、隔离酒店改造、小区封闭围堵,很多都是地方国企去做的。

没办法,既然是国企,就要承担社会责任,“灾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时候哪有人跟你去谈钱,你谈钱就是没有觉悟,就是没有格局。

所以只要有情况发生,马上就是不计成本的投入,什么质量什么安全什么成本,通通靠边站,一切以进度为主,调拨全集团所有资源和精兵强将去抢工。

抢完了,建完了,该办结算了,对不起,你先等等。

2

这一等,又是一年多过去了。

原本,疫情之前,很多施工单位,甚至是大部分施工单位的资金状况还可以,那时候地产暴雷也还没有这么猛,各个项目的收款还算正常。

结果这三年来了一波不计成本的投入,很多城市都建了方舱医院,这些医院基本上都是施工单位垫起来的,武汉的三局,长沙的五局,广州的四局,上海的八局,估计都没少投入。

那时候都是以参与项目建设为荣,根本都没有想到成本的事情,要钱有钱,要人有人,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正面报道。

然后,结算过程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审计和评审,流程走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没看到前,因为,相关单位也没钱。

有些地方甚至以地抵债,说哪里有块地,价值几个亿,给你们自主开发吧!债也还了、地皮也开发了、你们也有钱挣。

领导,前期建方舱我投了十个亿,后期地皮开发建设又要十个亿,这一来一去就是二十个亿,我就是个施工单位,平时本来利润就薄,要养这么多人,哪里垫得起呢?

所以,三年之前甚至解封之前,施工单位还能活下去……解封之后,疫情的影响开始对施工单位展露獠牙了,如果相关单位拖着迟迟不结算不给钱的话,基本上资金链都断了,撑不下去了。

3

关键是建的时候可能是领导A,建得好、有业绩,升职走了,难题全留给后来者,领导B一接任,来一句:凭什么前任欠下的债要我来还?

当然,领导都是有水平的人,不会直接这么说,安排审计部门先审查一下有没有问题,那时候为了赶进度很多东西都是不符合流程的,只好又去补手续补资料补流程,这一审一补,一年多时间过去了。

再拖一拖,继续甩给下一任呗,反正都是给公家打工,关我什么事呢?

但是施工单位要生存啊,要运营啊,前面的钱投进去了,欠了一屁股债,只好挪用其他项目的进度款,这一挪,又把其他项目挪死了,然后连锁反应,全面停工,随之而来的就是降薪裁员甚至破产重组。

当然,疫情的影响可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但起码是原因之一,有些地方国企本来就经营不善,再加上这三年的助推,一下子就到了死亡边缘。

死就死吧,反正行业市场萎缩严重,只是在这个缓慢断气的过程中,从业人员真的很难受,想走,又怕有新政策下来,也是在这个行业这么久了,不知道要怎么走了,所以就只能在这里温水煮青蛙,慢性自杀,眼睁睁看着一天不如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