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

当前,长三角一以贯之谋发展。在沪浙皖,上海规上企业明年有望超万家,浙江推进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安徽前4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5.8%。

上海:规上企业明年有望超万家

规上工业企业,是指年工业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去年10月,上海市经信委联合财政、规资等多部门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升规提质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到202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16个区均被分配到具体指标。

数据显示,上海全市现有规上企业已达9487家,明年有望迈上1万家台阶。

要素保障是“小升规”关键环节。2015年成立的福赛特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其首创的均匀点涂技术打破了高端锂电隔膜智能涂覆设备的海外垄断,上海市区两级部门在福赛特成长重要节点均无缺席。福赛特董事会秘书凌晨表示,2021年以来,福赛特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过40%,今年营收有望达到规上工业企业标准。

给足政策,则为企业升规添动力。海尔上海洗衣机互联工厂主要从事卡萨帝干衣护理机及双子滚筒洗衣机生产。工厂工程技术总监张伟强说,松江区政府在与海尔签署项目投资协议时就已明确承诺,将根据企业投资规模及产值给予专项支持,迄今一一兑现。

上海市经信委经济运行处处长徐明介绍,对升规提质成效明显的企业,上海明确给予奖励——如对2023年新建入统工业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对2022年“小升规”且2023年产值增长30%以上企业给予40万元奖励等。而且,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数据比对等创新手段,这一奖励首次实现“免审即享”,首批已有241家企业获得奖励。

在政策激励与“店小二”倾情服务之下,2023年,上海新升规企业超过650家,较2022年增长150家。上海市区两级部门还通过持续排摸,形成了超千家的培育企业库。

浙江:推进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

5月8日举行的2024年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暨化工园区规范发展推进会透露,2024年浙江绿色石化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8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6%,新增年产值超千亿元的化工园区1家以上;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目标实现营业收入7600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

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在浙江15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中规模最大,2023年浙江绿色石化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营业收入1.74万亿元,居全国第三,占全省规上营收达15.7%,是浙江制造业领域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会上,浙江省经信厅对浙江省绿色石化(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浙江省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和浙江省化工园区评价认定管理办法作解读,集群专家服务团相关专家分别就有关金融支持政策作解读、中试基地建设作经验交流。

现场,不少地区的推进经验受到关注。如绍兴市上虞区建立内生项目“五个一”推进机制,天津大学绍兴研究院、国科中试基地加快能级激发,推进染料产业基础再造和高分子聚醚新材料等创新联合体建设,打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最后一公里”;湖州市南浔区重点锚定抛光材料、光刻胶原料、湿电子化学品等涉化材料领域,与专业机构合作,为浙江许多小型化工园区探索出了一条“小而美”的发展路线。

安徽:前4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5.8%

合肥海关5月11日透露,今年前4个月,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4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其中,出口1703.2亿元,增长7.5%;进口840.2亿元,增长2.4%。

今年前4个月,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5.7%,安徽省进出口总体增速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

从排名来看,安徽进出口总值稳住了全国第十的排位,出口排名全国第九。进出口、出口、进口在中部的排名均为第一。

业内人士认为,透过数据可以看出,安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一系列稳外贸政策举措助力广大外贸主体迎难而上、创新发展,推动外贸“质升量稳”,为巩固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注入信心和动能。

2023年以来,安徽先后在柏林、伦敦、圣彼得堡、利雅得等地举办投资安徽行专题推介活动;组织4800余个外经贸小分队出海拓市场、引外资、促合作。更多企业积极主动走出去,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安徽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318.5亿元,增长12.1%,占比51.8%。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过半,外贸经营主体活力充沛。

安徽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徽动全球”出海行动,支持更多外贸企业开拓新市场;开展海外仓“全球布局”行动,全年建设、租用海外仓(含中继仓)达400个;开展“跨境电商+产业带”专项培育行动,积极探索“直播出海”突破点;强化外贸政策支持,认真落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要求,确保各项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王建朋)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