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大师经典,在岁月的沉淀中历久弥新,多次再版。大师可不是随随便便的自封,经典更不是随手拈来,而是引领时代、影响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的自我寻求》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洛·梅被称为“M国存在心理学之父”,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杰出代表,临床心理学博士,先后获得十多个名誉博士和心理学终身成就奖章、杰出贡献奖等。

他笔耕不

辍至80多岁高龄,著有《焦虑的意义》《爱与意志》等20多部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本书诠释了在孤独和焦虑时代如何整合内在、重建人格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生活在一个焦虑和空虚的时代。对未来未知的恐惧,令我们感到不安,这种不安滋生出一种我们难以忽视的焦虑感。我们的知觉模糊不清,不明确目标、价值和行为原则,有种被“困住”、被“淹没”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空虚、孤独与焦虑,是生而为人不得不面对的。但我们不能被其打败,而是要因此而获得新生。

正常的焦虑虽不可避免,却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是一种自我的力量,帮助我们体验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我意识是从外部视角来看待自我的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独有特征,

是人的自由赖以存在的基础。

我们有意识地作出计划和选择,才能实现作为人的潜能。比如,孩子学习走路,在跌跌撞撞中不断尝试,摔倒后再爬起来,当他最后走着扑进妈妈的怀抱,发出满足的笑声,这是他运用自我意识、通过自我力量获得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我们越具有自我意识,就会越有活力,越有自由,可依照自己的内在而生活。我们可通过对自己身体与感受的体验,来唤醒自我意识。倾听我们的身体,觉知到身体的能力,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下意识地联系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由、责任心、勇气、爱及内心完整等理想的特质,是我们人格整合的目标。我们在每一时刻当中尽力地实现本性和成长,并体验到随之产生的欢乐和满足。这可能就是我们不断需求自我、构建人格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