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27日晚,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达鲁拉曼宫外枪声大作,夹杂着隆隆的炮声……

达鲁拉曼宫也叫人民宫,阿富汗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哈菲佐拉•阿明就住在里面。

今夜无月,风声四起,硝烟弥漫,一支百人特战队用重炮轰开了宫城的大门。这支神秘的百人战队隶属于大名鼎鼎的克格勃,他们来执行斩首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明极其排斥苏联,拒不接纳莫斯科方面派遣大量军队入驻喀布尔,仅在当上国家元首104天之后就被莫斯科方面下令刺杀。

当晚,达鲁拉曼宫先被苏军围困三个半小时,克格勃多次对阿明进行劝降,但都遭到拒绝。

面对敌人的威胁,阿明的内心不断挣扎——他是一位丈夫和父亲,只要他在那页文书上签字同意,他和家人就可以活下去。令人遗憾的是,他是一位胸怀大志、不肯屈从于敌人的民族主义者。

失去耐心的苏军指挥官最终下令强攻,这支火力强大的特战队仅耗费20分钟就攻破了宫门。阿明与他的4位妻子及24名子女全部被刺杀,仅有一个女儿受轻伤侥幸不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著名领导人就这样在顷刻间被斩首,后续影响非常深远——引爆了历时10年之久的阿富汗战争,也改变了周边国家未来十年的生存环境。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让本就很不稳定的阿富汗彻底烂成了筛子。战乱让平民们陷入无尽的恐慌和贫穷之中。

引人深思的是,斩首行动之后,当时的苏联当局不仅没有获得预期的收获,还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那么,阿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作为国家元首,他为什么会遭到刺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用知识武装自己

阿明出生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幼聪明,是个学霸。大学毕业后,他当了一名中学教师,没过几年就当上了校长。

再后来,他被母校喀布尔师范学院聘请为教员。在家乡的亲朋看来,未来的阿明必定会成为一位学识渊博、受人尊敬的大学教授。

然而,让大家意外的是,阿明并没有留在象牙塔里教书育人,而是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继续进修。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深受启发。

几年之后,他自海外学成归国,担任了母校喀布尔师范学院院长一职。

但这一次也没等多久,三十一岁的阿明再次回到哥大读博,同时在威斯康星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学霸的人生仿佛开了挂,一直在不停“折腾”,就这样一路走到了顶峰。

第二次留美学习之后,他开始显露出对政治生活的浓厚兴趣,频频参加留美学生圈子的政治活动,最终于1965年被美国驱逐出境。

再次回国后,阿明踏入了仕途,并加入了刚成立不久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

金子,总会发光的。能力突出的阿明很快就受到了领袖塔拉基的赏识,被后者纳为门生,并调到身边担任高级助手。

少年智则国智,读书能够帮助青少年改变自己的人生,那些鼓吹读书无用论的人不是蠢,就是别有用心!

弗莱明就曾这样说过:“不要等待运气降临,应该去努力掌握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坐火箭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