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与澳科大澳门传媒研究中心在第十届澳门国际传播周上联合发布"澳门·上海双城数字沟通力指标",并宣布"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沟通力研究"启动,迎接澳门回归25周年。

"澳门·上海双城数字沟通力指标"项目,以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提出的"媒介学"理论为切入点,结合中国城市群快速发展的现实经验,以交往作为评估城市发展状况的立足点,针对数字城市沟通系统在物联、算力、算法、数据、网络等方面的运行特点,着力评估上海和澳门双城市民在消费、交往、健康、工作和公共参与等方面数字福祉,为激活城市数字沟通提供借鉴。

本次发布的数字沟通力指标体系,采用大数据分析、界面漫游、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聚焦澳门、上海市民在数字交往、数字消费、数字工作、数字公共参与等方面的沟通状况,全面展现双城市民在"数字福祉"获得上的异同。通过将首尔、新加坡和伦敦等全球城市作为上海澳门双城沟通力评估结果的参照,评估致力以科研推动城市国际传播,强化本土城市经验与全球的对话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调研发现,相较于伦敦与新加坡,澳门和上海市民在利用数字技术打破熟人圈层,与不同地域,异质文化接触交流方面,都更为主动积极。澳门市民对开展有效数字交往更有信心,但在利用多种数字工具,结合图像、文本、视频等多种媒介与人交流方面,不如上海市民来得多元。上海市民在在线交往中,对于维护在线社交安全的权利和责任意识则高于澳门。

面对网购与电子消费,上海市民对在线商品服务信息和新兴的数字商业实践更敏感,维权意识更强。上海市民利用数字技术,浏览搜索网上广告,商品和服务信息,理解数字市场和网络服务最新实践方面,领先澳门。而相比伦敦、新加坡和首尔等城市,澳门上海两地的市民,都更热爱在网上分享消费信息,互相提供消费知识和建议——网络消费的社交作用对双城都至关重要。

在数字工作领域,上海市民在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寻找就业和创业机会、激发工作创意创新、主动学习数字工作技能、维护数字工作者权益等方面,能力和动机都高于澳门市民。数字系统对上海经济创新发挥了更为重要的驱动作用。

在数字公共参与的积极性上,澳门和上海市民在在线参加投票、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公共参与行为方面不相伯仲,相比新加坡、首尔和伦敦市民都更加积极。

作者:单颖文

文:单颖文 图:陈晓信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王嘉旖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