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别名鹿葱、川花草、忘郁、丹棘,是百合科、萱草属。萱草花橘黄至橘红色,花期在6—7月,绿叶成丛,每个花葶有数朵或十数朵花,次第开放,陆续开花一个多月,花形美观,色彩艳丽。
萱草的忘忧草一名流传最为久远。相传,古时候,曾有一妇人因丈夫远征,不由得朝思暮想。于是,就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栽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忧。从此,世人称萱草为“忘忧草”。
不仅如此,自古以来人们还把忘忧草视为母亲花。以“萱辰”代指母亲生日、以“萱亲”作为母亲的别称。古代还有游子远行前在母亲居处(古时称北堂)种植萱草的习俗,藉此减轻母亲对自己的思念,给母亲以精神上的慰藉。
历代文人墨客还留下了许多咏萱草的诗词名篇。譬如:孟郊的“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温庭钧的“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黄庭坚的“从来占北堂,雨露借恩光”;王冕的“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
时至今日,经常还会有人借歌咏萱草花寄寓对母亲的祝愿与怀念,道不尽的深情厚意。适值母亲节,为了向天下所有的母亲致以崇高敬意,下面学习一首苏轼的《萱花》。诗作原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萱草虽微花,
孤秀能自拔。
亭亭乱叶中,
一一芳心插。

这首诗的大意是:
萱草绿叶繁密茂盛,花朵比较稀疏微小。
但是,它却能在其它花朵渐趋凋残之后一枝独秀,超拔挺立。
在一片好看的乱叶之中,其花亭亭玉立。
每一朵花都像是插在绿叶中间一样,淡雅芬芳,次第开放。

苏轼这首《萱花》是一首歌咏萱草花的小诗。
整首诗先点明所咏之花是一种看似不太起眼的普通小花。然后,笔势陡起,连续用了“孤秀”、“自拔”和“亭亭”等一系列词语来状写、描摹萱草花的超然挺拔的气质,以及亭亭玉立的姿态。整篇完全从自然景象入手描绘,只不过超出了一般性的自然描摹,而是注入了苏轼本人的理想和情感,从而赞扬了那种身虽微而自强不息的精神,赞美了那种不肯合污共流而能高洁自守的品质。
全诗语言浅白,通俗易懂,用词凝炼,形象生动,语浅意深,言简意丰,先抑后扬,用心良苦,蕴藉深邃,意味悠长,突出特点是达到了诗中有我的境界,表面上看起来是紧紧抓住萱草花的自然特征来描绘,实则代入了极强的个人情感,托物言志,以花喻己,凭借着小小的萱草花抒发了自己同样的自强不息精神,以及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母亲节起源于美国,定于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康乃馨因代表了热情、慈祥、神圣、思念,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我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苏轼在这首小诗中高度赞扬了这种母亲花,它像极了每一个母亲,个头微小,却照样坚韧挺拔,岁岁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