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嘉庚故里,有一位名叫张冬龙的全科医生,他是集美街道居民眼中的守护天使。从小深受嘉庚精神的熏陶,张冬龙对医学抱有浓厚的兴趣,梦想是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学习,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医生,并组建了一支特殊群体家庭医生签约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特殊”?这个团队的家签对象主要是辖区内的残疾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低保人群及计生特殊家庭等。为何决定组建这个特殊团队,张冬龙说:“因为他们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除了身体感官上的‘残疾’,还有心理的‘残疾’和家庭的‘残疾’,可能还要受到外人的异样眼光和社会歧视,作为一名家庭医生,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些特殊群体。”

张冬龙门诊的墙上挂着一副对联:“病有所医,心有所依。”这不仅仅是他的信仰,也是他坚守的信念。他总是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家签患者,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用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为他们解除病痛。他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更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众多签约患者中,有一位特殊的患者让张冬龙格外牵挂,那就是家住银亭的失独老人王阿姨。王阿姨年近七旬,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眼中透露出深深的哀愁。她的独生儿子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中离世,留下了她孤身一人在这世上。失去儿子的打击让老人的精神状态一度非常糟糕,身体也日渐衰弱,常年失眠,血压血脂都很高。

张冬龙得知王阿姨的情况后,毫不犹豫地决定要为她提供更多的帮助。他不仅定期上门为王阿姨检查身体,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还时常陪伴在她身边,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分享她的喜怒哀乐。张冬龙的耐心和关爱让王阿姨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也逐渐打开了心扉,开始信任这个年轻的医生。渐渐地,王阿姨愿意走出家门,有个头疼脑热经常到张医生的门诊找他咨询,每年也定期去中心体检。

一次体检中,王阿姨被发现“右肾低回声团块(5.3×4.8cm)”。拿到体检报告那一刻,张冬龙心里异常忐忑,连忙与彩超医生沟通,心中的疑虑得到了证实,确诊为“肾脏肿瘤”。张冬龙深知肾脏肿瘤的严重性,也理解这会给阿姨带来怎样的心理压力。但面对疾病,积极的态度和及时的治疗同样重要。因王阿姨属于易紧张类型,经过张冬龙多次委婉耐心的沟通,王阿姨终于同意到上级医院做个肾脏CT增强以明确肿块性质。但考虑到王阿姨为失独老人,去医院只能由亲戚陪同,张冬龙主动联系其亲戚告知此事,亲戚却只有每周三上午才有时间。张冬龙便通过全专结合机制,联系了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曹建南主任,加急在10月18日(周三)上午完成双肾CT平扫+增强,CT报告提示“右肾富血供肿块,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肾透明细胞CA可能)”。

这对于王阿姨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在张冬龙团队的耐心劝说和鼓励下,王阿姨打消顾虑同意进行手术治疗,经过全专的紧密配合,顺利完成手术,现已出院。

在张冬龙的术后指导和关心下,王阿姨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心情也变得好起来。在最近一次的术后回访中,王阿姨连声致谢:“多亏了我的家庭医生这么认真、细心、负责,时常关怀我这个孤寡老人,陪我聊天唠嗑让我不再孤单,苦口婆心劝我体检,让我及早发现身体隐患,挽救了我的生命,衷心感谢!你们的服务也温暖到我了,让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我要勇敢乐观地生活下去。”

家庭医生张冬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医者仁心,让人们看到了家庭医生在守护健康、传递幸福方面的巨大作用。他的故事在社区里传开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了解和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他们纷纷表示,有了家庭医生,就像有了一个随时可以信赖的健康守护者,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安心和幸福。

供稿: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编辑:朱红剑 校审:郑艳玲

第十八届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