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是一年的5月12日,2008年这一天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也留下了勇气和感动。 我们记得空降兵15勇士的惊天一跳,记得在余震在大雨中,战士们对生命的托举。

如今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16年,但对于一些人来说,那时的记忆依然清晰,当年的影响也一直都在。

我的战友牺牲在了抗震救灾一线

我叫张斌,跟武文斌是一个连的战友,也是共同经历过生死的兄弟。2008年5月12日,我们在外执行野外驻训任务,下午2点30分左右,强烈的震感击碎了平日的宁静。5月13日部队紧急奔赴灾区,原本被连队安排留守的武文斌多次主动请战,前往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达灾区后,他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身上多处被划伤,但是从未听到他喊一句累。6月17日晚,连续劳累的我们又接到了活动板房的装卸任务。我们一起连续奋战了几个小时,任务完成后武文斌又去帮助其他排战友卸车。21时许,武文斌由于过度劳累导致肺部出血,经抢救无效于6月18日凌晨牺牲,年仅26岁。武文斌牺牲后,连队有了一个光荣的称号“武文斌连”。无论过去多久我都会记得他,我的好战友,我的好兄弟。

2008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我叫张玉雷,已经入伍22年,2008年5月13日我随原部队出发前往四川。抵达灾区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远比想象中的更为令人心痛。时间就是生命,每一次小心翼翼地搬动碎石,都像是在与死神较量。在没有星光的夜晚,我们就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一寸寸搜寻,一声声呼唤,希望能为那些等待救援的同胞带去一丝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搜救到重建,救灾工作一直持续了几个月,我们踏上了返程的路途。路边的老百姓有的站在自家尚未完全修复的房屋前,有的聚集在临时搭建的社区入口,向我们挥手致意,时不时地就能听到“谢谢你们”的呼喊声。那一刻,内心的骄傲与自豪难以言表。在这场生命的救援中,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而这段记忆也成为我心中最柔软也最坚强的部分。

那句“解放军来了”我一直记得

我叫卢建平,那年我12岁,与父母位四川省绵竹市旅游,幸运的是我与父母安然无恙,不幸的是房屋坍塌、道路受阻,身处异乡的我们,只剩恐惧和孤独。震后第三天,一声“解放军来了”给我们带来了希望,街道上四处奔跑救援的“军绿色”,也成为了我心中的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卢建平的朋友圈

2014年,时年18岁的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报考军校,面试时被问道“小伙子,为什么想要当兵?”我想了想说:“我是被解放军救过的人。”2018年,我毕业那年在朋友圈写道:十年前,你救了我们;十年后,我成为了你。如今的我是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我也会一直记得自己的入伍初心。

第一次坐上军车,很踏实的感觉

我叫王旭,家住映秀镇东界脑村,那年我8岁。地震来临时,山崩地裂,山体滑坡,父亲只能用麻绳将年幼的我背在背上,和村民们一道翻山越岭去镇上寻求救援。后来解放军来了,他们用行军床把奶奶抬上直升机送往医院,我也第一次坐上了军车,那是很踏实很安全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役前教育时期的王旭(右三)

如今,奶奶已80多岁,身体健朗,而我也通过层层选拔,于2023年9月正式入伍,我终于成为了儿时崇拜的模样。

我已不再是当年惊慌失措的男孩

我是冯维,地震来临的时候,我正在教室里上课,山上不断有落石滚下,我仿佛站在一个不断晃动的簸箕里。我们村离北川县城有15公里,地震把道路都切断了,是解放军徒步把食物和水送了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3年,19岁的我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在部队的这些年,我参加过两次国际军事比武,也曾亲历过阅兵,我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地震中惊慌失措的男孩,而是可以手握钢枪保卫祖国和人民的战士。

他们是汶川地震的亲历者

这段经历让他们难忘

甚至影响了人生的抉择

而作为见证者的你

是否还记得

那一天的你在做什么

那一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欢迎评论区讨论

主办单位: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政治工作部

信息来源 中国军视网

总  编:李静阳

主  编:田洪明、张 

值班编辑:马 清、李文明

联系邮箱:82@netus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