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节快乐

Happy Mother's

Day

母亲节的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节(Mother's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在一月八日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英文:Rhea、Cybele,希腊文: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致敬。

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就变得更大,庆祝盛况往往持续达三天之久。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1876年,美国还在悲悼南北战争的死者。

安娜•玛丽•贾维斯在礼拜堂讲授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到战役中捐躯的英雄故事后,她进行祈祷时说:“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

贾维斯夫人为她的礼拜堂服务超过25年,当她在72岁逝世时,41岁的女儿安娜,立志创立一个母亲节,来实现母亲多年前祈求的心愿。

安娜先后写信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要求他们支持设立母亲节,以发扬孝道,初时反应冷淡,但她不气馁,继续向各界呼吁。

1914年,美利坚合众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并要求总统发布宣言,号召政府官员在所有的公共建筑物上悬挂国旗。

敬重母亲,弘扬母爱的母亲节,在中国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节日。

随着母亲节成为公众的节日,国人也终于可以在这一天里,大大方方地表示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祝福母亲身心愉悦,健康长寿。

中国的母亲花:萱草

如果说康乃馨是西方文化下的“母亲花”,那么中国“土生土长”的母亲花则是萱草。我国的诗文里最早关于 萱草的记载,是在约3000年前的《诗经·卫风》里。“焉得谖(xuān)草,言树之背”里面的谖草,就是如今我们说的萱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到哪里找到一枝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她乐而忘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萱草是百合科植物,又有“忘忧草” “金针”等别称。它看上去纤细柔弱,却非常耐寒。其花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花色多样,不仅能用于观赏切花,部分品种还能入药和食用(我们常吃的黄花就是它),是种既美丽又实用的植物。

中国古代的游子在远行前,会到母亲居住的北堂前种植萱草,以表孝心。渐渐地,人们开始把母亲居住的地方称为萱堂,把母亲称为萱亲,萱草花也开始成为母亲的代表。

在中国古代的诗文中,大家用萱草来传达着对母亲的怀念和爱意。诗人孟郊最脍炙人口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里的寸草原意就是指萱草。他另作的一首《游子诗》则更能直白地看出诗人借萱草表达对母亲的爱,“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主编:代启茅

副主编:胡光倩

编辑:曹明鑫

审核:方浩羽

图文来源:网络